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郭楠
2月4日晚,《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五期《越绝书》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撒贝宁和明代史学家、方志学家杨慎共同品读《越绝书》,这也是《典籍里的中国》出现首部与方志相关的典籍。节目中,《浙江通志》副总纂、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颜越虎进行了解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没错,浙江人对它熟悉。《越绝书》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为主要内容,而绍兴就是越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然越为禹后之说未必是信史,但勾践灭吴前的越国疆域大体涵盖在今天的浙江范围之内。
那么,《越绝书》里的记载,浙江的考古发现可以实证吗?嗯,如题,《越绝书》曾为浙江考古重大发现背书。
(一)
先说说《越绝书》写了啥。
我们很熟悉的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等历史经典,书中都有大量记载。现存的《越绝书》共十五卷,十九篇,是记载着古代吴越地方史的重要典籍,著于东汉,作者不详。书中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
《越绝书》牛在哪里?《(万历)绍兴府志》评价其为“地志祖”。清代著名学者毕沅、洪亮吉认为“一方之志,始于《越绝》”。听起来有点专业,那么或者换个问题,节目组为何选中《越绝书》?
总台台长慎海雄谈到他在大学时代的一段经历。他在杭州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经常去旁听历史系大课。一次听到著名方志学家仓修良先生评点章学诚的课。仓先生说,浙江学子如果不读一读《越绝书》,那是终身之憾!
仓修良也是钱报《文脉》栏目拜访过的学者,他在《〈越绝书〉是一部地方史》等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越绝书》不是地方志,而是地方史。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认为:“在我国所有记载于越历史的文献中,《越绝书》是内容最丰富的权威著作。”
仓修良
《越绝书》的作者究竟是谁,至今仍是谜。明代史学家杨慎根据此书卷第十五《越绝篇叙外传记》中的一段文字推断出《越绝书》的作者是东汉会稽(今绍兴)人袁康、吴平。清代在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也肯定了这一说法,至今,袁康、吴平是本书作者的说法,是影响最广的。但从明代以来,也有许多学者持不同态度,他们表示,从记述内容和文字风格来看,从战国、到汉代、到六朝时期,一直有人为《越绝书》增补、删改,它应该是历朝历代众人合著之本。
(二)
良渚文化消失后,经过新石器时代末期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的沉淀,历史进入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周时期,此时是越文化的起源发展繁荣时期,也是越国立国、发展和争霸时期。浙江就是越国故地。而越国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国家,在春秋战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综合文献和考古资料,越国应最晚在西周早期即已立国。之后,经过西周、春秋的发展,春秋末期允常拓土始大,称王,勾践继位,夫差败越,勾践质吴,三年归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覆灭强吴。但是,关于越国的历史,古籍里记载不多,如何复原越国历史,田野考古材料就是主要的补充和实证。所以,越国考古一直是浙江商周时期考古的重要课题,墓葬、城址和其他聚落遗址,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遗存。
说两个最著名的例子,《越绝书》里也有重要记载。
印山大墓当然是“王炸”。
越国的都城,是勾践在位第七年的时候命令范蠡修筑的,先修小城,后修大城。《越绝书》中记载,“句践小城,山阴城也。周二里二百二十三步,陆门四,水门一。今仓库是其宫台处也。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五尺三寸,霤高丈六尺。宫有百户,高丈二尺五寸。大城周二十里七十二步,不筑北面。”“山阴大城者,范蠡所筑治也,今传谓之蠡城。陆门三,水门三,决西北,亦有事。”
在府山和勾践大城不远处的亭山周围,经调查和考古试掘,有春秋战国遗址分布。不远处的漓渚和福全一带,是越国墓葬的分布区。
亭山南面几公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印山王陵。
印山越王陵墓坑和墓室全景
《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木客大冢者,句践父允常冢也。初徙琅玡,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桴,故曰木客。去县十五里。一曰句践伐善材,文刻献于吴,故曰木客。”
“木客大冢”的墓主人,就是勾践的老爸允常,第一代越王。20世纪90年代,绍兴市兰亭镇里木栅村印山山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印山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总长100米的墓坑和墓道及外围规整的隍壕,体现了越国进入上升期的王者气度。用巨大枋木构成、长达34.8米的“人”字坡木椁,以及巨大的独木棺,结构独特,在东周诸侯王陵中显得格外醒目。
这是迄今发掘的第一座身份明确的越国王陵,也是迄今为止结构最复杂、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超大型髹漆木构。这么复杂的三角人字形,严丝合缝,还不垮塌,当时的人,是怎么把这么巨大的体量架起来?一根木头超过一千斤。省考古所还做了一个模型,1:15高保真复原,复原过程也相当复杂,先3D打印,再去现场建模,按比例用榉木做成,和考古报告里一模一样。
据陈梦家考证,自允常称王以来,越王世系为允常、勾践、鹿郢、不寿、朱句、翳、诸咎粤滑、无余之、无颛、无彊等十代。史书关于越王(侯)陵墓,只有夫镡、允常、勾践之墓分别在《越绝书》《吴越春秋》有少量记载,但目前只确定了允常陵墓所在。
据文献,战国时期越国都城有三处,分别位于今天浙江绍兴、江苏苏州、山东琅琊。截至目前,琅琊没有发现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葬,江苏苏州真山贵族墓及无锡鸿山邱承墩越国贵族墓也比印山王陵规模小,那么,勾践至越王无彊这九位越王的陵墓葬在何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绍兴地区,针对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葬开展了系统性的考古工作。集中发现于平水盆地古若耶溪两侧的越国王陵和贵族墓,使我们对强盛时期越国王陵布局有了全新认识。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葬分布图
《越绝书》里还有一处记载: “若耶大冢者,勾践所徙先君夫镡冢也。去县二十五里。”
夫镡,就是勾践的祖父。
浙江西北部安吉县,有一座保存最好的越国城址,城外的八亩墩和九亩墩,属越国强盛之前的王侯级大墓,主墓规模巨大,周边陪葬墓呈两周等距离配置,墓园结构规整独特。
2016年,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距离安吉县城20公里的龙山山间,八亩墩大墓发掘,这是继印山越王陵,浙江越文化考古的另一项重大发现。主墓器物坑内整齐布列大量印纹陶和原始瓷器,再现了越国独特葬仪和盛大的宴享场景,独木棺内以绿松石管珠组合而成的复杂冠饰,更是独一无二的绝品。八亩墩为春秋晚期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墓主人不排除越国王侯一级的可能性,处于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发展历程的关键节点。
这是否就是《越绝书》记载的勾践的爷爷夫镡的墓?
“八亩墩的重要性,在当时的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可以说是时代转折点。我认为它比允常的时代要早一点点,反映了越国称霸前的礼制葬制葬俗,社会发展的状态。”
发掘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正标说,允常和他的父亲夫镡这一段时期,在越国是转折点。为什么到允常时能称王?那么在这之前的历史是怎么样的?现在还不能下定论,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如果能够确认这个区域,就是允常之前越国的一个中心,包括这个墓,如果是他父亲的墓,是一个王陵,那么这个区域对于越文化的研究来说就非常重要。
“允常称王开始,越国发展开始非常强盛。而八亩墩,有这样的规制,却没有出这么高等级的东西,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因为它处于时代的转折点,我们希望继续做工作,尤其是不同等级的墓葬,不一定要挖这样的大墓。 ”
有那么多猜想,还无法下结论,是因为目前还缺少铁证。所有指标几乎都达到标准了,但要明确实证墓主人的身份,目前大墓还没有找到绝对重量级,且能盖棺论定的随葬品。
“通常我们认为墓葬达到一定的级别,这时候会出现一些重要的标志,比如玉覆面,代表墓主人身份主配的一套东西。墓志铭,青铜器上‘某某人之器’,也没有发现反映等级意义和礼制意义的乐器,所以,现在还没有到下定论的时候。”
田正标在八亩墩
(三)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记录战国时期越国历史的文献著作非常少,《越绝书》是其中重要、珍贵的一本,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早上我还拿《越绝书》出来翻了一下。”田正标说,研究历史时期的考古,除了在地下发现文物以外,我们都要读史书,把历史文献中记录的内容和实际的考古证据相结合,相互为证。“但并不是说,一定要把挖出来的东西跟文献去对上号。”
田正标说,记录越国历史的文献当中,《越绝书》和《吴越春秋》是比较重要的两本,但是《越绝书》用大量的篇幅记录了吴越争霸这一段的历史,内容更加专门化一些。“越国早期的历史,在文献中的记载是非常少的,《越绝书》中也是很小的一篇。按照对文献的研究,在绍兴都城向南的方向,通常认为是在诸暨跟绍兴交界的那个地方,有过早期都城。但是恰恰在这个区域,我们考古的证据几乎是没有的。如果那个区域有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有可能就能跟原来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了。”
文献从记载历史的角度,为文物的找寻提供了参考。考古可以证实文献的记载,补充文献的缺失。即便有了白纸黑字,文献之外,考古学依然可以突破文字历史,让历史更丰满,重新发现意义和秩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