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方序 许紫莹
最近,一种以往不为人熟知的血液制品——“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简称“静丙”)遭到哄抢。原价约500~600元一瓶的药物,被炒到了近2000元一瓶,治疗总花费可达到数万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新冠重症亲人的用药经历:“我爷爷用了确实有效,他自己说的输了之后感觉脑壳要清醒一些,可能不是主要作用,但是能起辅助作用。” “医生也不会说肯定有用,可是对我们家属来说哪怕有百分之一希望也要用!”
浙大二院药剂科主任戴海斌表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冠在医学界仍有争议,患者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医院里的库存会留给最需要的人。”
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没有推荐使用
戴海斌介绍,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具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物质,又被称为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则是从人体血浆纯化提取的血制品,蕴含95%以上浓度的免疫球蛋白,通称为“静丙”。
临床上,丙种球蛋白主要应用于:1、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陷,这类病人血液中丙种球蛋白严重缺乏,无法满足抗感染免疫的需要;2、神经免疫性疾病,如脱髓鞘疾病、重症肌无力等;3、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川崎病等;4、某些严重的感染性中毒和同种免疫性疾病等。
为了满足以上患者的用药需求,医院日常都备有适量的静丙。戴海斌说,这阵子静丙的需求量有所上升,但没有到紧缺的程度,“我们医生在临床开药的时候也会更加谨慎,确保让真正需要的患者用上,不要出现断药的情况。”
1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诊疗方案中虽然提到了“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戴海斌解释说,这是由新冠康复者血浆制备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产品,并非普通的静丙。
他说,新冠疫情出现后,全球的医学专家都在开展免疫球蛋白治疗新冠的研究,然而至今还没有出现高质量的询证医学依据,表明其治疗有效。
甚至还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用于新冠救治还可能导致某些不良事件,包括肾功能损害、血栓形成、心律失常、无菌性脑膜炎、溶血性贫血和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
部分医院将免疫球蛋白列入诊疗方案
虽然学术上普遍认为,尚未发现免疫球蛋白治疗新冠有效的证据,但国内部分医院还是将其列入了诊疗方案。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北京协和医院1月3日发布的“基层诊疗方案建议”,建议指出重型、危重型患者在转诊上级医院后,可以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医院在微信公众号“协和医生说”的评论区回复网友:目前尚有争议,但我院呼吸科、感染科的临床结果有效,文章开篇提到结合一线经验,因此我们收录了。
此外,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发布的诊疗方案中,也出现了免疫球蛋白治疗。
钱报记者了解到,临床上不同医生对免疫球蛋白的态度也存在差异。有些患者家属迫切想用,但医生坚决认为没有效果;而有的医生会主动建议部分重症患者使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ICU医生表示,如果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原先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新冠重症患者,救治时会考虑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但大部分患者都没有必要使用。
还有医生表示,很多家属是抱着“最后一搏”的态度,不管有没有效果,起码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就没有遗憾了。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也会配合家属用上免疫球蛋白。
但不管学术和临床争议如何,医生都不建议普通人囤积免疫球蛋白。戴海斌强调,免疫球蛋白在血制品中市场占比不大,大量囤积导致价格上涨,会影响到真正需要的患者。而且免疫球蛋白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由专业人士掌握用药的剂量和时机,不要擅自使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