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金南星
(相关资料图)
最近,浙大四院呼吸综合病房里,频频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90岁重症肺炎老人出院了,86岁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糖尿病的老人顺利转出呼吸危重症监护室,连续2天出院30余名病毒性肺炎患者,7天内近200人康复回家!
让我们一起走进新冠病毒感染冲击下的浙大四院呼吸医学中心,走进这段时间以来呼吸科的坚守——
全院病区打通 所有科室火线支援
呼吸科病房从5个增加到了11个
王凯院长在呼吸医学中心参加危重症病例多学科联合讨论
去年12月末,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尤其是肺炎患者的增多,呼吸科病房收治压力爆增。
浙大四院王凯院长审时度势,科学预判,提前统筹部署全院医疗资源,打破学科、科室和病区单元界限,全力保障急诊患者快速分流、应收尽收,果断决策在呼吸医学中心原有的5个病区基础上,扩容升级为11个呼吸综合病区,床位数由126张增加到401张。
作为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国内知名的呼吸科专家,王凯教授第一时间牵头制定浙大四院肺炎患者诊疗规范和流程,牢牢把握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每一处“脉搏”,在一线参与危重症病例会诊和救治工作,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实现科学诊治、高效救治,切实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速度和质量。
王凯院长现场走访扩容病区
“全院一盘棋、全员一条心,认真做好应收尽收,让每位患者得到最快速最完善的救治。”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挥下,12月27日,呼吸科、感染科迅速组建11个医疗组,全院各临床科室抽调52名医生全力支援。12月31日,新开4个呼吸综合病区,1月6日又扩增2个。很快,400余张床位迅速收满,病床每天高速周转。
徐志豪副院长带领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深度解读国家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十版),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急诊到病房的分流收治标准,肺炎严重程度的分型,入院后的抗病毒治疗、激素和抗生素使用,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型、危重型的机械通气治疗,出院标准等等都作了统一规范,保证全院各病区在收治管理过程中,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精准、高效的治疗。
规范诊疗方案 精准高效治疗
一大批80岁、90岁老人康复出院
赵奶奶出院前与医生的合影(经本人同意使用)
“没想到这么快出院,可以回家过年啦!”1月10日上午9点,90岁高龄的赵奶奶康复出院。
看到医生过来查房,老奶奶开心地握手感谢。满面笑容、精神抖擞,丝毫看不出她刚刚经历了重症病毒性肺炎,甚至一度难以脱离氧气面罩。
1月1日凌晨3点,老人感染后持续高烧不退,气急、胸闷,长期精神状态差。当时,吸氧状态下血氧分压只有55mmHg,双肺外周一圈全白,存在严重的呼吸衰竭。
浙大四院“早趴队”床边开展俯卧位通气宣教
入院3天后,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老人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甚至能够配合“早趴队”医护们的床边指导,主动开展 “俯卧位通气”。一周后,炎症指标下降到正常水平。
看着自己的老母亲躺着进医院,顺利康复走着出医院,儿子方先生感慨良多: “当时病重的时候,随时都可能气管插管,我们都担心她能不能挺过来,夜里再晚也能随叫随到的护士,担心病情时常来床边查房的医生,医生护士们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真的非常感谢!”
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努力下,从1月2日开始,呼吸综合病房每天的出院人数从几个慢慢增加二十几,1月9日出院人数达到30人,最近7天内总计出院123人,这些数据都在表示越来越多的肺炎患者正在快速康复。
随时都在气管插管抢救的路上
突发抢救,病人2分钟转进RICU
浙大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宁介绍,呼吸综合病房收治的大部分都是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老年肺炎患者,40%以上都是80岁以上老人,年龄最高的100岁,80%以上的患者都存在呼吸衰竭,来院时病情都非常重,救治任务之重、收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1月3日晚上6点,李宁副主任忙完门诊刚回到病房,就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位病情危重的80岁老人转院过来,刚推进病房就面色苍白,气急得厉害,几乎无法说话。突然,监护仪显示,老人非重复呼吸面罩吸氧下血氧饱和度低至83%,已经不能维持生命。
医护人员们赶紧推着病床,迅速往一楼的危重症监护室跑,2分钟后进入呼吸科危重症监护室(RICU):插入气管,接上呼吸机……李宁、蒋涛两位医师快速插管,所有的操作一气呵成,氧合指标迅速回升到96,生命体征稳住了!
这样的抢救在呼吸医学中心几乎每天都在发生,RICU8张床位全部都是气管插管的患者。李宁副主任说,对于呼吸科的危重症患者来说,常常是生机和死亡并存,“抢救突发时,从楼上转运到一楼的监护室,最多只需要5分钟!这对患者来说更安全,床边支持条件更好。”
徐志豪副院长在RICU查房
作为省内首家集住院、检查、介入手术、支气管镜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诊疗中心,浙大四院呼吸医学中心拥有天然的优势,充分发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经验,为守护生命争分夺秒。
现在,RICU每天都有进有出,有时候一天顺利转科2人,呼吸危重症监护室医生刘田说:“看着他们在呼吸支持、营养支持下,一步步克服重重难关,白肺到一点点好转再转出监护室,这就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瞬间。”
1天100多个急会诊……
“踩着风火轮”的他们“永远在路上”
对呼吸科医生来说,刚刚过去的半个多月非常不易,每一天几乎都在极限挑战。
“整栋楼负荷很大,每个岗位都在高速运转,”李宁主任表示,尤其是感染高峰刚刚开始显露的时候,呼吸科医生作为奋战在最一线的岗位,16名医生无一幸免全部病倒,七八名医生一天就要收治30多位患者,即使是白班的医生也全部都要工作到深夜。
蒋涛和顾海波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住院总医师,12月以来,两人轮番24小时值守在医院里,除了要急会诊,还要随时应对病房突发的抢救。
李宁副主任病房查房
“每天100多个会诊,根本停不下来,”顾海波说值班手机一会一个电话,“每天不是在去发热门诊的路上,就是在去急诊会诊的路上。”
蒋涛医师接到小编的电话采访,直接说:“不用采访我,不值一提,大家都一样辛苦坚守。”
这段时间,作为呼吸科专家,王凯院长、徐志豪副院长两位院领导,在全院整体工作部署都是最忙碌的时刻,依然抽出时间参与全院危重症、重症患者的会诊;
黄东东医师发烧到了42度,体温稍稍一退立即回到岗位,1天收治了12个病人,回家马上又发烧了;
孔铖英副主任医师是最早去住院部大楼负责新开病房的管理工作,深夜下班的她头晕得厉害、双脚无力,险些摔倒前被同事扶住……
“虽然经历着非常艰难的时期,但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所在。”孔铖英说。
呼吸医学中心:
吹响生命的冲锋号 守护“生命之树”
在这场艰苦的战疫中,他们用平凡的工作点滴彰显医疗的卓越——
每天,门诊、病房、抢救室、介入中心,随处可见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忙碌的身影。每天,新冠专家救治专家组的微信群响个不停,呼吸科门诊量超过800人,全院各病区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超过600人。他们是“生命之树”的守护者,夜以继日、拼尽全力,奔跑在与病毒角力、为生命赛跑的路上。
浙大四院呼吸医学中心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诊疗中心,以呼吸道疾病防治为中心,集感染病房、综合病房、重症监护、呼吸介入中心于一体。
在这场“大考”中,在全院临床科室医护的鼎力支持下,中心在肺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实力,切实承担了第一梯队的担当和使命,坚守岗位为生命护航,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贡献平凡而伟大的力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