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视点!优秀科普作品展播01|做了肠镜,病理报告却看不懂?通俗解读来啦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当前视点!优秀科普作品展播01|做了肠镜,病理报告却看不懂?通俗解读来啦

来源:钱江晚报 2023-01-09 11:18:47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付琼


(资料图)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科协首届健康科普比赛圆满落幕,即日起,小时新闻客户端将陆续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老百姓通俗易懂了解临床上常见病症,获取实用的健康科普内容。

三十出头的小曹(化名),最近肚子总是不舒服,做了肠镜检查后,拿到病理报告的小曹有点懵……

因为医学诊断名词过于专业,很多患者拿到病理报告的时候都和小曹一样感到十分茫然。

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在肠镜病理报告中,关于结肠息肉是描述最多的。

95%的肠癌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肠道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一般需要10-15年。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用肠镜实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

什么是肠息肉?

人体的肠道粘膜因为各种因素的刺激,表面会长出一些突出到肠腔的局限性隆起,这些隆起在没有明确性质前会统称为大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在病理报告中被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而非腺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接下来,分别聊一聊。

腺瘤性息肉有什么特点?

“腺瘤性息肉”是由异型增生的腺上皮所构成的良性肿瘤。在腺瘤性息肉这个家庭里有三个“兄弟”,根据显微镜下的长相不同分别被称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

腺瘤性息肉在50岁之后的检出率非常高,70岁之后更是高达63%。研究显示,直径超过2cm的腺瘤恶变率高达50%,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更高,且发生癌变的年龄较轻。

1、老大“管状腺瘤”

管状腺瘤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因为在显微镜下是由小管子组成,所以称为“管状腺瘤”,肠镜报告中大部分都是这个类型。

老大管状腺瘤比较善良,一般生长缓慢,分化良好,较少发生癌变。

所以息肉如果是管状腺瘤,那稍稍可以放宽心,管状腺瘤是肿瘤性息肉中最好的一种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它虽然较少癌变,但不等于不会癌变哦!

2、老二“绒毛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在肠镜下呈绒球状。它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不常见,占全部结直肠腺瘤的5%-10%。

老二绒毛状腺瘤不招人待见,因为它的异型增生和癌变率较高,文献显示,直径大于2cm的恶变率为50%。

如果息肉是绒毛状的,一定要高度警惕,尽早切除。

3、老三“管状绒毛状腺瘤”

“管状绒毛状腺瘤”是老大管状腺瘤与老二绒毛状腺瘤的混合型,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其癌变风险介于大哥和二哥之间。

混合型腺瘤一定要看一下描述的绒毛含量以及异型增生的程度。如果绒毛含量与异型增生的程度都很高,要密切随访或尽早切除。

“腺瘤性息肉”家里除了有这三个兄弟,还有个小表弟——“锯齿状腺瘤”。

4、小表弟“锯齿状腺瘤”

这种腺瘤同时兼具增生性息肉的结构特点及腺瘤的细胞学特征(就是乍一看长得挺善良,其实有点坏)。

目前锯齿状腺瘤是关注的热点,因为研究者认为锯齿状途径是大肠癌发生的途径之一。

非腺瘤性息肉有哪些类型?

1、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一般小于5mm。以前很多医生认为散发性增生性息肉癌变的可能性很小。尽管WHO(世界卫生组织)说直径小于5mm的增生性息肉可以不切除,但是在没有明确把握是增生性息肉的时候,不可掉以轻心,需随访复查。

2、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虽然叫“息肉”,其实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所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所致。炎性息肉是否癌变目前争论不一,但一般认为炎性息肉发生腺瘤性变化后可再演变成大肠癌。如果明确是炎性息肉,要赶紧治疗原发病哦!

3、错构瘤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是由于正常组织在肠道中的错误组合和排列而引起的肿瘤样畸形,一般是良性的。如果这种息肉很多就要注意是否存在“错构瘤性息肉病”,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恶变的风险!

在确定息肉性质后,加上息肉所在的具体部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病理诊断名称,比如:直肠管状腺瘤,乙状结肠绒毛状腺瘤,横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升结肠增生性息肉,降结肠炎性息肉等。

此外,报告单中我们经常看到“异型(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这样的字眼,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与“上皮内瘤变”

所谓的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是非常专业的病理术语,通俗的讲,就是细胞增生没有按照良性方向,而走偏了。

一般来说,不典型增生越重,距离癌症就越近。

而“上皮内瘤变”和“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孪生姐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对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只是不同的叫法而已。

所以对于内镜下活检病理提示结直肠腺瘤合并上皮内瘤变,不管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建议均予内镜下完整摘除。

了解这些专业词语后,针对自己的内镜和病理报告,重点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高危腺瘤,符合高危的,应该在息肉切除后3-6个月内复查肠镜。

什么是高危腺瘤?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定义,如果息肉的数目≥3个、直径>1cm、病理示绒毛状腺瘤或混合型腺瘤(含较多绒毛状结果成分)、重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这一类具有高度恶变倾向,称为高危腺瘤。当然,也有学者建议把锯齿状腺瘤也列入高危腺瘤,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有以下情况者必须行结肠镜检查:

1、有便血、黑便等症状者,或长期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大便次数多、不成形,或腹泻者,有黏液、脓血便;大便变细变形者,近期出现的排便困难或者大便不规律者;

2、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者;不明原因的贫血者;不明原因的CEA(癌胚抗原)升高者;

3、长期腹痛、腹胀者,长期的慢性便秘,久治不愈者;

4、腹部CT或其他检查发现肠壁增厚,需要排除结直肠癌者;

5、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结直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要进行结肠镜普查;

6、结直肠息肉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肠镜:

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结肠镜;其他的息肉建议一般6个月到1年复查一次结肠镜;如果复查结肠镜检查为阴性,则3年后再复查。

7、结直肠癌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一般1年内需要复查一次结肠镜;因梗阻术前未行结肠镜检查的,3到6个月需复查结肠镜。

8、4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长期高蛋白脂肪饮食和长期酗酒者,最好常规体检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一些无症状的早期结直肠癌。

本期健康内容由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团队进行解读。病理科有近5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县(区)级医院病理科之一。在几代病理人的努力下,目前已成为萧山区规模大、实力强的病理诊断中心。

科内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任技师1名,副主任技师2名。在现任主任翟梅娟的带领下,完成常规病理切片年3万多例,快速冰冻切片会诊2千多例,开展免疫组化项目2万多项,液基细胞学2万余例,另外还开展有特殊染色、原位杂交技术、疑难病例会诊、远程病理切片会诊等业务。科室医技人员整体诊断、操作技术水平在杭州市名列前茅,在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