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老小,有的备战高考,有的身体不好,中年人感叹:真的“阳不起”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一家老小,有的备战高考,有的身体不好,中年人感叹:真的“阳不起”

来源:钱江晚报 2022-12-20 11:19:4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潘璐 张蓉/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语莹在和父母视频连线

面对新冠疫情下社会面的逐步放开,考验的是每个中年人为家庭建立健康安全边界的能力。中年人不是“恐阳”,而是“阳不起”。因为周围都是依靠你的人,一家老小都需要牵挂,他们一边焦虑一边咬紧牙关,努力扮演好被寄予厚望的角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家有高考生的母亲,每天上班小心翼翼全副武装,不敢把口罩摘下一分钟;千里之外的女儿每天给老人采购防疫物资,并远程指导他们学习网购;当孩子和老人接连感染后,双职工家庭的中年夫妻既要照顾家人,又要想方设法确保不影响工作……

疫情之下,中年人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三位身处杭州的中年人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每天做好防护

儿子正备战高考

怕他受影响,大人连睡觉都戴口罩

讲述人:张思琪 44岁 一家五口 与父母同住

张思琪在门口放了洗手凝胶、消毒喷雾,买了便携式洗手液,让老人和孩子使用

我们一家五口人住在一起,我、丈夫和孩子,还有70多岁的父母。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不和我们一起住的公婆,以及马上要参加高考首考的儿子。

我儿子这代小朋友挺不容易的,初三那年疫情刚开始,体育中考取消了,之后上了大半年网课。明年1月6日马上要高考首考,而隔壁班又有人阳性了。

原本学校要求寄宿的孩子周末必须回家,现在上报后也可以留在学校。学校要求孩子在教室戴好口罩,家长尽量和孩子保持同频次核酸检测,就怕孩子在考试前感染了。家长群里大家也都在讨论,怎样防护对孩子更安全,考试会不会延期。

原本学校要求寄宿的学生周末必须回家,那时就给他打个车,现在只好自己开车过去接。

接儿子回来之前,家里每个人都在周一、周三、周五做过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才敢让儿子回来。儿子返校前,我给他准备了一天三换、一直到市统考结束够用的80个普通医用口罩、5个N95口罩、消毒液和酒精喷雾,能想到的东西都备上了。接下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让他周末待在学校——现在学校有了新举措,上报后学生周末也可以留在学校,尽量减少流动。

从上周开始,我上班的时候除了喝水,基本全程戴着N95口罩。我不在单位食堂用餐,午饭和晚饭都回家吃。最近需要出差的工作我也推迟了,骑自行车上下班,尽可能地把生活压缩到两点一线。

上周四,办公室的同事阳了,我算是密接。第二天,我开始感觉喉咙疼。虽然核酸检测结果仍是阴性,但从上周五开始,我在家里连睡觉都是戴着口罩,怕一不小心就传染给父母和孩子。虽然开始比较闷不舒服,但渐渐我也习惯了。

2012年10月,我爸因为癌症来杭州动手术,之后爸妈就和我们住在一起。老人平时喜欢出门买菜,吃完饭还要在小区里散散步。我和他说,叮咚买菜、京东买菜这些网络平台上也可以买,但老人不习惯。我就叮嘱他出门一定要戴N95口罩,进门的地方也放了免洗手消毒凝胶和酒精喷雾。无法改变老人的生活方式,就尽可能把病毒隔绝在房门外吧。家里也准备了洗鼻器和血氧仪,万一有什么情况,也能在家里监测一下。

有一次,我爸做的核酸结果出得很慢,过了凌晨才收到短信,显示混管阳性待复核。当时他已经睡着了,我刚下夜班,就给他留了张纸条,让他别担心,去小区后头的采样点再做个单管。我妈和我老公也相继出现了混管阳性的情况,好在单管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现在儿子周末不回家了,我就和爸妈说,没有症状的话,还是别去做核酸了。

购买的防疫物资

怕家里人交叉感染

双职工家庭带着孩子搬出去住

讲述人:李圆 42岁 一家五口 与公婆同住

我和老公是双职工家庭,平时晚班可能到半夜才下班,工作时间也不固定,所以我们家的顶梁柱其实是长辈。平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扔垃圾、照顾小朋友的任务,都落在七十多岁的公婆身上。我们中年人如果中招了,可能就是少几天薪水,老人要是感染了,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上周四,儿子班里出现了阳性的小朋友,老师就让他们回家上网课。当时儿子测了抗原是阴性,我还以为躲过了。上周五,班级里阳性的小朋友多了好几个。第二天儿子开始发低烧,就给他停掉了所有的培训课。结果下午一测,果然是“两条杠”。家里备的药都已经过期,我和老公在网上搜索,可是要么没有货,要么一个月后才发货。婆婆走了两公里,找了附近五六家药店,药都卖光了。

因为我对儿子症状的误判,从上周四到周五家里都没做什么防护措施。在周六抗原显示阳性后,才让他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进行家庭隔离。负责接送的婆婆周日出现了喉咙痛的症状。现在,儿子已经退烧转阴了,但婆婆抗原检测变成了阳性。我们只好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房间里待着,有什么事情就在家庭微信群里沟通。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们商量后决定,带着儿子到外面去住,让公公婆婆在家里留守。但怎么两头照顾成了问题,由于工作性质,老公必须去单位。我现在居家办公,但需要处理工作事务,照顾儿子,没法同时顾着老人。家里平时是婆婆做饭,现在肯定没法让她做了,但长辈们都很抗拒吃外卖。我和老公目前最担心的是,该怎么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口罩订单

接来杭州还是留老家

为父母的安排开了一周家庭会

讲述人:语莹 30岁 新婚 父母在大连

语莹和母亲的通话记录

从12月初开始,我每天打开网购平台的次数就与日俱增,急着买口罩、买抗原、买消毒用品、买血氧仪……收件人不是我,而是我的父母。

我在杭州工作,父母在老家大连生活。父亲68岁,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靠药物维持;母亲59岁,身体相对健康,打了三针疫苗。听说防疫政策调整后,我最担心的就是父亲。在新冠面前,他是典型的脆弱人群。

12月初,我接连问询了多位医生,像父亲这样的情况能否打疫苗,没有人肯给我一个定论。直到12月12日,父亲去医院复诊,再次查验相关指标,我们从主治医师口中得到结果——类风湿关节炎还在发作期,不能打疫苗。对于像父亲这样的慢性病患者而言,冬天本就是最难熬的阶段。现在,还多了疫情的风险。

语莹家庭群的讨论

我是独生女,想到年迈的父母缺乏防护屏障,还要独自应对,不免担心。那天起,我开始考虑要不要把父母接到杭州来。我和老公讨论,分析利弊,当晚决定——如果早晚都要感染,不如把父母接到身边。这样,即使不幸感染,他们身边至少有人照顾。此后持续一周,我每天都在线上召开家庭会议,讨论父母来不来杭州。

可疫情的进展让这个决定的执行变得一波三折。在我成功劝说父母来杭州的第二天,住在楼下的邻居“中招”了。我决定暂缓父母的行程,等待邻居康复。

第三天,朋友禾禾告诉我,她母亲从大连刚抵达珠海就发烧了,很可能是途中感染新冠——禾禾在珠海工作,几天前,她出于和我同样的考量,毫不犹豫地将独居大连的母亲接到珠海。当时,禾禾全家亲戚已经做好兔年春节不聚会的准备,打算各自照护好小家庭,等疫情过去再聚。“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一改此前的果决,这一天,禾禾忧愁地告诉我,“其实很小心了,可还是挡不住”。禾禾的转变让我禁不住又为自己的决定打了退堂鼓。

第四天,我向小区物业经理打听小区感染者的数量,对方不加迟疑地劝说我,“还是不要把你爸妈接来,风险大。”可同天,父母居住的小区物业管家也告诉我,“上报的感染者有10多户,更多的没有做核酸。”他说自己也中招了,小区的消杀频次和力度不大,因为人手紧缺。

第五天,我们公司的感染者增多了。我生怕每天上下班的自己不小心中招,还会连累千里迢迢而来的父母。

当自己的决定关乎家人的安康,它变得比任何抉择都更艰难。我看了不少对于疫情波峰到达各地时间的预判,最终相信已经错过了转移的最佳时机,放弃了让父母折腾的念头。

以前,我总是厌烦母亲的唠叨:每次通电话,她都反复说,“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别熬夜,早点睡”……诸如此类,翻来覆去,导致每当我忙起来,就不会接母亲的电话。

但现在,我变成了那个比她更唠叨的人:每天至少打一通电话回家,告诉他们小区有多少人感染了,提醒他们注意防护;快递送到时,反复叮嘱他们戴好N95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去取快递,拿进家门前,先消毒;劝阻母亲别去跳广场舞,也别去农贸市场买菜,耐着性子远程教会她网购。

也许我用力过猛,焦虑溢出屏幕。有天早上,在我第N次不厌其烦地提醒母亲消毒时,她突然听不下去了。她说,“我心里好烦,感觉堵得慌。”我停下来检讨自己,意识到给父母的防疫科普也需要掌握好分寸。

好在这几天,在我的购物订单里静默躺了半个月的口罩终于陆续发货,一些曾显示物流异常的订单也恢复如常。我相信,只要做足准备,终将熬过这个冬天。

语莹给父母采购的防疫物资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