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梅丹
“刚进去时,楼下这棵树还是光秃秃的,现在已经缀满绿芽了。”驻守在浦东金融楼宇里的浙商证券交易员蔡莲感慨。
自3月28日上海实行分区封控以来,在27日晚上紧急入驻公司的金融人们还在坚守着。4月20日,谷雨,意味着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气即将过去。他们的春天在玻璃幕墙中度过。
“这真是历史性的经历。”另一位员工夏军告诉记者。在这20多天里,他们或从行军床、或从公司地板上掀开睡袋起床,走进洗手间洗漱,坐到工位上,对着4台电脑屏幕,看着四屏幕的K线图,沉浸到金融市场中。
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1号楼里,驻守的金融人没有想到,和家人的“小别离”会如此漫长。
浙商证券上海自营分公司销售经理徐椿皓拍摄的公司窗外。
赶往浦东,住进公司
3月27日是周日,晚上8点23分,“上海发布”微信号发布浦东和浦西将分区封控的消息。那时,浙商资管投资部经理夏军正在陪儿子去做核酸的路上,他的同事蔡莲正在陪女儿做功课,另一位同事徐椿皓还在广州度婚假。
这则消息,打破了这个工作日前夜的温馨。“我们公司午夜12点就要封了。”蔡莲接到领导通知是在当晚11点多,那时,她已在陪女儿入睡。
距离封控不到1个小时,蔡莲显出手忙脚乱,摊开行李箱,换洗衣物、洗漱用品,有什么就丢什么进去。蔡莲的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1号楼,而她家住在浦西。行李箱放进后备箱后,蔡莲说自己是驱车“冲”到公司的。
路上,她需要穿过一条隧道。“当时感觉车流大了很多。本来那几天上海的车流缓了下来。但这个晚上通向浦东的路很繁忙。”蔡莲告诉记者。她不知道的是,据媒体报道,当晚共有约2万名金融从业者或服务人员赶往浦东,目的都是一样的:住进公司。
浙商资管交易员蔡莲在公司办公。
在这2万名金融中,还有蔡莲的7名同事。当晚9点32分,夏军接到领导通知,为保障产品正常交易,保护投资者利益,需要几名同事在办公室驻守。收到通知后,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夏军主动要求,马上做了核酸,回家拿了衣物,从浦西直奔公司。
晚上10点,徐椿皓从广州飞回上海,落地打开手机,便看到了公司物业晚上12点封控的消息。“我直接拖着行李箱进了公司。”徐椿皓告诉记者,他没有回家,因为他的小区此前就已封控,一旦回去便出不来了。
赶在午夜0点之前,在世纪金融广场1号楼里,共有8名浙商证券的金融人奔进楼,6名业务人员,2名运维人员。
手忙脚乱的第一晚,他们拉出行军床,喘了口气,躺了下来。
适应全新的工作节奏
面对突如其来的封控,在公司驻守的员工,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压力。但是金融人最不怕的,可能就是压力。
封控前,夏军管理着40多个产品,总规模在130多亿元。而刚进驻公司的那几天,由于同事们都来不了公司,夏军临时又帮同事代管了30多个产品。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快就缓解了,因为居家办公的同事们很快在家也能远程办公。
浙商资管投资经理夏军正在办公。
3月末,对于金融人来说,不是春之序曲,而是代表着季末。“我管理的产品开放比较频繁,产品规模波动较大,季末的话,赎回会比较多。在家也能办公,但是不如在办公室效率高。”夏军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他和另一位同事选择了进场。只不过,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解封没有如期而至。
徐椿皓是浙商证券上海自营分公司的销售经理,原本与客户见面聊是最佳的销售策略。但这样的策略,现在显然不管用了。“我的交易对手,也就是客户也封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很多,买方意愿下降,但我们的销售不能降。”3月28日起,徐椿皓每天早上8点半左右就会开启腾讯会议,与公司同事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他又时刻关注QTrade(腾讯发布的针对金融机构交易员的金融版QQ),与交易方保持线上沟通。
浙商证券上海自营分公司销售经理徐椿皓正在办公。
封控前,徐椿皓所属的金融市场部共有30多名同事一起共事,而封控后,只剩他和另一位同事两人驻守,其他同事全部在家远程办公。不过,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公司运营仍在正常进行。4月19日,徐椿皓驻守公司的第23天,公司群里统计信息显示,当日交易超过100笔,与疫情前持平。
作为债券交易员,蔡莲的紧张工作一直要持续到下午4点30分之后。她所在的部门,原本共有11个交易员,现在现场就2人,工作量陡增。“我们的交易对手主要是银行和非银机构,银行以北京和上海较多,非银机构上海较多,现在也都居家办公了,时效性会有所下降。”为了应对这个风险,交易员的方案是适当拉长资金交易期限,“比如资金交易正回购方面以前以融入隔夜期限资金为主,现在会结合资金价格适当拉长期限融入部分7-14天资金。”
蔡莲告诉记者,驻守现场的意义在于让交易和投资尽量不受影响。“我们交易员的工作,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产品的交易员,主要是为投资经理服务,但整个公司的终极目标是为持有人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我们都是成熟的交易员,一旦投入工作,都是非常安心的。就算工作量增多,也算是对自己的压力测试。目前为止,我们的交易运行非常平稳,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发现微波炉的另类功能
工作上,金融人的适应能力很强。股票、债券、外汇、黄金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无一不在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继续正常运转着。场内驻扎,搭配场外远程办公的方式,成了上海浦东金融系统运转的新推力。
但在生活上,能适应高压的金融人也出现了窘迫的困境。“我们当时预备是8天,后来没有解封,物资的压力就来了,我们也是集结各方力量,为现场同事提供帮助。”浙商证券行政管理总部总助夏亦兰告诉记者。
3月初,为应对疫情,夏亦兰所在部门就根据公司要求,采购了100个睡袋,并准备了包括麦片、自嗨锅等在内的速食食品,同时也采购了牛肉干、牛奶和各类水果。如果仅仅是8天时间,这些物资足够了。
公司为驻守员工储备的物资。
但此后,上海公布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病例数量让公司高层意识到,封控或将延长。4月1日,公司又加急采购面包、水果、牛奶等食物。“我们的午餐和晚餐物业有盒饭可以预定,但是早饭要自己准备。”夏亦兰告诉记者。
4月初,公司附近的超市和便利店都关门了,最终,夏亦兰找到一家距离公司很远的菜场,买到了一部分黄瓜、生菜和胡萝卜,送进了公司。“这些菜我们都生吃了。”蔡莲告诉记者。
进入4月的第二周,运力依然紧张。不过那时候,陆家嘴建立了物资采购群。夏亦兰每天守着手机,4月8日,她终于抢到了光明牛奶的货源,但是这一单60箱才发货。60箱,8个人,短期内消化不了这么多牛奶。于是,夏亦兰成了“团长”,在园区内又拉了另外5家金融公司一起买,“在订单截止前的30分钟,终于下单成功。”不过,等驻地员工们收到这批牛奶时,已经是6天后了。
米、盐、绿叶菜、鸡蛋……这些物资陆陆续续投递进了办公楼。怎么吃,又是一个问题。“搞点吃的”已经成了夏军解压的一种方式。怎么搞?蔡莲和办公室另一位驻守的同事一起摸出了很多门道。“我们领导打来电话,告诉了我们很多微波炉的隐藏功能。”这期间,她用微波炉做出了蒸水波蛋、煮水饺、蒸米饭等“加餐”。又从同事办公桌上搜来养生壶,用来煮粥、煮鸡蛋。“在这期间,领导还给我们投递了27块一包的盐,是我吃过最贵的。”聊起这些琐事,蔡莲笑了。
公司为驻守员工准备的物资。
不过,这样的互助中,也曾出现过“危情时刻”。夏亦兰告诉记者,由于4月份上海气温变化大,有一名同事出现感冒低烧情况。“我们第一时间汇报,他在29楼,其他三名同事转移到25楼,整个29楼他一人使用。”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冒的同事自己也非常紧张,那时正逢陆家嘴管委会组织抗原自测,好在几次检测都是阴性。后来,核酸检测阴性,感冒也痊愈,他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没想到“小别离”如此漫长
吃之外,睡,是另一个问题。20多天来,蔡莲们大都从行军床挪到了地板上。地上铺两层睡袋,睡起来更舒服。洗漱,是另一个问题,徐椿皓的办法是,提着水桶和脸盆,去洗手池解决。由于办公楼没有淋浴室,大家无一例外没有洗过澡。
不过,与这些不便相比,他们更担心的是自己的家人。“有一个晚上,我一整晚没有睡。”夏军所在小区,有一天出现了阳性病例,而且病例就在自己家楼下。家里有两个小孩,老二还未满一岁半,妻子随时待命,很有可能要支援一线。在公司里待着的夏军一时间千头万绪,“几百、几千到上万,相比这些数据,我更担心自己的家人,担心自己的小区是否有确诊。”
走路,是他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最多的一天,他在自己公司的平层里刷了1.6万步,“把我自己也吓了一跳。”日常,他的步数也都在1万步以上。
保持交流,是几位受访人解压的共同方式。“不能给自己负面暗示,跟同事、家人、同行保持交流,交换积极乐观的信号。”夏军表示。
下楼排队做核酸,对于他们来说是宝贵的放风时间,也是赏春的时间。“每一次到楼外,就觉得春天的气息好浓郁。”蔡莲称,她观察到一棵原本光秃秃的树,已经走进了绿意盎然的春天。
“原本以为只是小别离,没想到会这么久。”作为一名母亲和妻子,蔡莲感慨,自己从未与女儿和丈夫分开这么久过,“出去后一定要好好陪家人,去晒一晒太阳。”陪伴家人,这也是夏军和徐椿皓的愿望。
另一头,公司也已经采购了电磁炉和锅子,这几日快递小哥应该会送到公司,以备不时之需。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