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这一路,如同一本打开的书,两边都是茶园。”
走在从杭州植物园到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以下简称茶博)的路上,作家王旭烽总能清晰地想起二十多年前的情景,当时,她还在茶博,每天骑车上下班走的就是这条路。
虽然沿途的茶园,早已被各异的风景替代,但与王旭烽同行,就能真切体会到那种在两面“书页”之间行走的感觉,无边无际的茶绿扑面而至。
“茶人三部曲” 王旭烽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就是在自然之茶书的穿行中,王旭烽开启了《南方有嘉木》的创作,那是1990年到1995年之间。
如今,除了《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构成的“茶人三部曲”,王旭烽笔下的“杭家茶事”又出新篇——《望江南》,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
《望江南》 王旭烽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至此,她用写作建设的“纸上杭州”又扩大了疆域。
四月的春风里,王旭烽带着读者再走自己曾走过的路,以脚步体味历史与文学的碰撞。
王旭烽在杭州植物园◎玉泉
一张照片的背后
走读是从杭州植物园里的玉泉开始的,在《不夜之侯》的开头,杭嘉草与儿子林忘忧在玉泉观鱼,1937年8月14日午后的空袭警报声,惊扰了这对母子难得的平静。杭家的人物是虚构,空袭是史实,王旭烽在《不夜之侯》中,从玉泉开启了茶与茶人的又一个时代。
读者听王旭烽讲述玉泉往事杭嘉草最后是死于玉泉,她与玉泉的大鱼一起,被刺穿于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
王旭烽说,这一段的构思是基于历史事实的生发。有一张日军抢掠玉泉鲤鱼的老照片,当时日方的随军记者拍下这一恶行,发到了日本的各大报纸上,在《不夜之侯》中,“嘉草之死”是这张照片背后的事件。
靠在玉泉的扶栏,看着快乐游弋的大鱼,王旭烽为读者重述了这段故事。
杭嘉草的丈夫林生被杀害了,他们的儿子林忘忧是一个有残疾的“白孩子”,在杭家的呵护中,母子俩依旧可以平静度日。但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这对母子玉泉看鱼遭受惊扰,仅仅是一个序幕。
1937年尾声里,神志不清的杭嘉草在灵隐寺外的茶园中被日军士兵开枪击中,倒在茶蓬里。当那些日本兵把手榴弹扔进玉泉又趾高气扬地抬着鱼出来并再次经过茶园时,血淋淋的杭嘉草竟然还活着!她拽住了那个年轻的日本兵,日本兵将挂有大鱼的刺刀,刺进了杭嘉草的胸膛。
“女人一声不吭地倒下了,但她是抱着那条大鱼倒下的。现在,那条大鱼和她一起,被刺刀捅穿在了一块。年轻的日本士兵拔出刺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女人紧紧抱着那鱼时,脸上竟露出了一丝欣慰的微笑……”
杭嘉草最终也未能与那条大鱼分开,杭家人不得不将他们葬在了一起。贯穿《不夜之侯》的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交织,在“嘉草之死”中,重力锤击着读者的心。
读者听王旭烽讲述玉泉往事◎龙井路
那片有棕榈树的茶园
龙井路上那片矗立着几棵棕榈树的茶园,是走读过程中的重要一站。
这是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成员之一文澜读书岛的第101场活动,因为读书岛汇聚起来的书友,几乎每一个都曾到过这片茶园,但它的往事,以及它在作家的笔下生发了怎样的往事,却不是每个人都知晓的。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谢园园背后就是那片“爱情茶园”这片极具标识性的茶园,从来不缺少前来拍婚纱照的年轻人。王旭烽把这个茶园作为杭寄草与罗力、杭盼与曹家远两代人的定情处。
在新出炉的《望江南》中,1948年的冬天,曹家远到茶园来寻杭盼,那是他第一次听到茶园的“风之声”:原来冬天的风拂过茶园也是会有声音的——不是冲击竹海时的排山呼啸,也不是穿越白杨间的合镲铿锵,更不是风吹麦浪妩媚飘摇时的若有若无——原来冬风拂过茶园的声音就像恋爱之声,如鸽子交颈呢喃,如鸳鸯戏水,如情人低语……
这一幕恰好被杭盼的父亲杭嘉和遇见,他明白——女儿躲得再好,也逃不过命了。
回到《不夜之侯》,杭寄草与罗力在战争逼近之前曾夜宿茶园。王旭烽这样描写茶园的早晨:周围一片片的茶园,几乎每一蓬又大又园的茶树都被蜘蛛网罩着,茶花就从网中间探出她们小小的脑袋。然后,所有的网罩上都缀满了明亮的露珠,一大片一大片露珠,在茶叶子上星罗棋布,闪闪烁烁地发着光芒,把整个世界闪得晶莹透明,犹如玻璃天地。
小说里的描写,其实是王旭烽在某个早晨的真实所见,茶园里的那样的一种当下,借由文学,成为历史场景的一幕。
杭家的第三代杭布朗前往翁家山向采茶求婚,则走了这样一条进山之路:车过洪春桥,入龙井路,神仙世界,豁然中开,两翼茶园,如对翻大书,千行茶蓬,绿袖长舞,直抵远方。
从王旭烽的茶人之书回到现实,会恍然觉得,原来,这片茶园,从来不缺少爱情。
难怪年轻的爱侣们,愿意将它作为生活的一种背景。
◎茶博双峰馆
四部小说与两个字
茶博双峰馆区,是王旭烽最早接触茶文化的地方,她的脑海中似乎有一幅“动态地图”,记录着茶博这三十多年来发展。
进入茶博,王旭烽先是带大家到了她曾经办公的楼下,就是在这里,她开始全身心投入茶文化的研究。
1991年5月,茶博正式开馆。王旭烽还记得开馆第一天,她还参与了收门票的工作:“馆长给了我一把伞,一瓶矿泉水。”
王旭烽在茶博讲述茶人茶事在王旭烽的茶人之书里,茶叶博物馆所在的外鸡笼山是杭家祖坟的所在地,而她创办茶叶博物馆的真实经历,也进入了文学书写的范畴。
在《筑草为城》的“总尾声”里,世纪老人杭嘉和在祖坟迁走后三十年,再次来到鸡笼山,此时,茶博已成为鸡笼山一景。远望视野朦胧中的那又红又白又绿的云中仙境,杭嘉和说,和他二十岁时看到的一模一样。
当年,二十岁的杭嘉和在狮峰山胡公庙实行无政府主义工团实验失败后,被赵寄客派人抬下山去时,饿得头晕眼花的他在朦胧中看到山坳间那些“红的,白的,绿的”,就是今日茶博。王旭烽说,杭嘉和的“看到”,是幻觉,也是真实,她以这样的信号来传递茶与茶人的命运。
就如同小说的结尾那些美妙的句子所传递的那样:微风吹拂茶山,茶梢就灵动了起来,茶的心子里,鸟儿就开始歌唱了,茶园仿佛涌开了一条绿浪,推送着他们,缓缓地朝着他们想去的地方驶去。
这段尾声里,还提到一个人——小堀小合,她是日本茶道百合流派的创始人,同时,她也是小说中的侵华日军军人小堀一郎的后人。
王旭烽说,小堀小合的故事,取材于真实的人物,其中之一是日本丹月流茶道的创始人丹下明月,她曾将自己在东京的房产卖掉,资助中国茶叶博物馆二期工程的建设。自1992年以来,丹下明月到杭州树人大学讲授茶道,初为每年两次,后因年事增高减为一次。2017年8月,这位受人尊敬的茶人在日本去世。
小堀小合的父亲投湖自尽也来自真实的历史。
1946年5月9日,作家柯灵曾写有《在西湖——抗战结束那一天》一文,文章最后,记下一个西湖船夫讲述的故事。
一对日本的年轻夫妇,从太和园痛饮出来,放棹湖心,男的忽然纵身跳下水去;船夫要打救,女的满面泪痕,拉着船夫苦苦哀求,请他不要援救她的丈夫……
柯灵说,这故事使他陷入复杂的情绪:“不知道是酸是苦,是悲悯是憎恨,还是悚惧。和平对全世界人民说来都是福音,对于侵略者和被黩武主义所麻醉的人,却是如此这般愚昧的悲剧。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让这种可怕的现象在世上永远消灭了。”
王旭烽为读者签名而王旭烽说,她的“茶人三部曲”,再加上刚出版的《望江南》,四部小说的主题其实就两个字:和与平——“茶的精神是和平的,茶的表达方式是平和的。”
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
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钱江晚报共同发起,联盟搭建共享平台、凝聚浙江相关社科普及基地以及民间力量,联合各地的读书会深入推广全民阅读,目前有24家读书会参与其中。本次走读为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成员文澜读书岛的第101场阅读推广活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