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开讲第100期|携手,才能冲出地球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时事开讲第100期|携手,才能冲出地球

来源:钱江晚报 2022-04-16 06:11:4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郭闻

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

●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即将结束,神舟十三号的 3名航天员终于要回来了!太空3人组在轨期间,3名航天员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进行了两场“天宫课堂”授课活动,并在中国空间站度过了新春佳节。太空3人组开始进入返回准备阶段,需要整理大量物资,包括天舟三号上的货包、各类产品。东风着陆场也已经准备就绪,等待3位航天员回家。

●每年的4月12日是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也称世界航天日。这是联合国大会2011年4月7日作出的决议,以庆祝人类太空时代的开始,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飞行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在远地点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了1小时48分钟并安全返回,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1

本期,是“时事开讲”的第100期,有一些小激动,它意味着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聊了100个涵盖各方面的时事话题,有国际的有国内的,有科学的有经济的,也有人文与情感的。今天我们要聊的第100个话题,有关航空航天。这个话题,我们曾多次提及,但仍未觉乏味与枯竭,相反,每一次聊起,仍然激情澎湃。因为,那是我们的征程,我们的星辰大海。

今年4月,真可以算得上是航空航天月,全球许多关于太空的消息,接连不断。

与我国有关的好消息当然是“太空出差三人组”马上就要从中国“天宫”空间站回来了。再接着,我国的空间站工程进入建造阶段;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并共同在轨工作一周左右时间。

最近关于国际空间站的消息比较多,比如3月底,俄罗斯宇航员什卡普列罗夫象征性地将国际空间站“钥匙”交给了美国宇航员马什伯恩,因为他要与同事杜布罗夫和美国宇航员范德·黑一起,乘坐“联盟MS-19”号飞船回到地球。接着在4月底返回地球之前,马什伯恩又将把空间站指挥权移交给俄罗斯宇航员。目前,国际空间站里还有几名来自俄罗斯、美国和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

2

但有时候,事实并不如看上去的那么平和和友好。在俄宇航员们回来之前,俄罗斯就曾暗示美国,你们美国宇航员回地球还得搭乘我们的飞船。因为美国目前进出空间站都要借助俄罗斯的飞船。

这一切不愉快,都缘于2月开始的那场俄乌冲突,它不仅在地面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且这种伤害还从地球蔓延上了太空,影响到了各国间的太空合作计划。

在俄乌冲突甫起之前,国际空间站里友谊融融,各国的科学家们在这儿做实验、互相交流。去年底以来,俄美以及欧洲的科学家们在国际空间站里种出了一茬茬的辣椒,大家还一起用太空辣椒做了墨西哥烤肉玉米卷共同分享。

然而如今,这样的温馨一刻将会被打破。先是美国说,将对俄罗斯航天航空产业进行全方位封杀;接着,欧洲航天局宣布退出计划于2022年9月进行的俄罗斯-欧洲联合火星任务。

作为对这些制裁的回应,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随后表示,如果制裁触及了航天技术的合作,那俄方将不再继续为国际空间站进行轨道维持。

当美俄互相以国际空间站的合作说事儿的时候,大家还是蛮感叹的。因为自国际空间站开建24年来,不管两国间的关系如何,他们在空间站上的合作从未中断过,以至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主要部分就是美国轨道部分和俄罗斯轨道部分,两者早已连为一体。

可是现在,合作的前景却岌岌可危。

唏嘘之余,人们仍然看到了曙光——中国空间站对全球发出合作邀请。

在进入空间站阶段后,中国多次表示对载人航天探索事业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欢迎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展开国际通力合作。到目前,已有17个国家向中国提出申请入驻空间站。

这就是为什么回到地球后,俄罗斯宇航员什卡普列罗夫接受采访时,对于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表示出积极态度:“如果中国提议,我们愿意加入。”

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太空探索中,中国的态度展现出了面对全球开放、合作与包容的积极态度。

3

这样和平、合作与包容的态度,是全人类在太空探索中追求的一贯理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苏两个大国除了在常规武器上竞争,也将目光投向了太空,以导弹为主的核军备竞赛拉开了帷幕。这期间,太空竞赛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如向月球、金星、火星发射人造卫星,无人驾驶空间探测器,以及向近地轨道和月球发射载人飞船等等。

在一段时间之后,世界各国觉得再这样下去,不仅地球会毁灭于无止境的军备竞赛,太空也会毁于人类。

于是在1966年,联合国开了一次大会,制定了《外层空间条约》,简称《外空条约》,全称为《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外层空间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这是国际空间法的基础,号称“空间宪法”,它规定了从事航天活动所应遵守的10项基本原则。其中第8条是:外空活动应依照国际合作和相互援助的原则进行,各缔约国应向宇航员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讲述的主旨内容——太空探索应该共同合作,而不是对抗,更不是相互拆台。

所以,这次俄罗斯虽然宣布要停止与西方国家的联合项目,但仍以“国际空间站成员的安全是最重要优先事项”为原则,最终在3月30日的返程任务中将美国宇航员一同安全送回了地球。

这份《外空条约》的有效期是永久。到目前,已有105个国家加入其中。这份条约,让太空军备竞赛的热度渐渐降温,也使美苏两国间开始了太空合作。

1972年,两国计划实施一项合作任务,让美国的阿波罗飞船和苏联的联盟号飞船进行对接。这项任务为后来的国际空间站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1975年,联盟19号与阿波罗两架飞船对接。美苏两国的宇航员在太空漫步,握手、交换礼物并参观了对方飞船,这也标志着太空竞赛的终结。

随后,1993年,美国、俄罗斯等16个国家开始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也是全球太空合作的典范,它让人类深刻理解了《外空条约》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冲出地球”的共同理想。

4

我国也于1983年加入了《外空条约》,并且受益于这部以合作、互助精神为基础的条约,同时感受到了当时的全球太空合作的气氛。

那时中国的航空航天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此时世界各国的航空航天探索,正如火如荼,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各国交流与合作也十分频繁与友好。这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1978年,中国曾经得到了美国赠送的一份礼物——1克月壤。虽然在如今看来,这点月壤太少了,但在当时,我们用其中的0.5克月壤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许多月球数据,写出了很多篇论文,这为后来的中国登月工程以及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降落月球,打下了理论基础。

还比如,我们青少年所接受的“航天教育”,那时囿于中国的空间技术水平,于是就选择最大程度地与航空航天先进国家展开合作。

当时NASA制订了一个“零星搭机实验”计划,因为每次航天飞机执行任务的时候其实货舱都没塞满,所以可以捎带一些小型科学仪器上天,在太空进行实验。我国也不放过这个好机会,积极参加了这项计划。1986年,中美双方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航天飞机科学实验方案”征集活动,到2000年的时候,总共有6项中国学生提出的实验,得到航天界的认可。

这种合作精神,一直延续到近日所进行的中美空中课堂,这也是中国礼仪中推崇的礼尚往来。

4月9日,中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与美国的青少年进行了一场有关浩瀚太空的“天地对话”。美国国家航天局退役航天员托马斯认为,中美在太空探索领域有广泛的合作潜力,太空探索也为全人类创造了一起合作的机会,激励着全世界。

5

几十年来全球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都能看到各国参与的影子,因为“地球是孤独的”,人类想寻找地外文明,了解宇宙到底是什么,人类能够走多远……对太空的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展望,也是共同的关注。正如《外空条约》里所写的那句话:航天员是全人类派往外层空间的使节。

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漫游车任务得到了欧洲航天局,法国、阿根廷和奥地利的航天机构等许多国际合作伙伴的帮助;在“长征5号”火箭上,除了有中国航天的标志外,还能看到有效载荷整流罩上有欧洲,法国,阿根廷和奥地利航天局的徽标。

正因为中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曾得益于国际合作,因此,当我们的技术跑到了世界前沿的时候,我们更以包容、合作、开放的态度支持这样的合作,因为我们不忘人类探索太空的初心。

尤记得1970年,非洲赞比亚的一位修女给美国航天航空局写了一封信,质疑:“地球上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忍受饥饿煎熬,为什么还要耗费数十亿美元去探索火星?”

科学总监回信说:即使一颗最为简单的地球卫星也能为一项改进全球农业生产的计划做出不小贡献,让作物的年产量大幅提高。

这既是NASA的答复,也是全球各国从事宇宙探索、航空航天研究的科学家们的答复,我们上太空,最终是为了造福人类。

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宇宙探索,不是争斗不是争霸,而是合作。这就是中国的态度。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2013年美国拍摄的科幻大片《地心引力》里的内容吧:在经历了太空灾难后,女主角驾驶着飞船开向中国天宫空间站,并最终驾驶神舟飞船返回了地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