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使用APP前你认真读过“用户协议”“隐私协议”吗?面对长长的协议有消费者表示“不同意就不能用,我有得选吗?”据中国消费者报微信公号消息,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一项调查显示,APP冗长协议中的加粗条款,很难对消费者起到显著提示的作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成了人们的必备工具。首次下载使用时,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也成为人们的常规操作。然而,协议动辄上万乃至数万字,充斥着大量冗杂、晦涩的信息,消费者根本不可能细看。
据悉,5款下载量过亿次的手机App,平均每款需要用户“阅读并同意”的协议内容约有2.7万字。按照一般人阅读速度平均为300-500字/分钟来计算,速度快的话读完也要将近一小时。不少网友自嘲,这些年撒过最多的谎就是“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在注重个人信息保护的当下,App用户隐私协议的连篇累牍,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商言商,App当然想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但如果没得到用户授权就会涉嫌违法。本着“告知-同意原则”,App方在收集个人信息前,依法保障用户知情权,对如何采集、存储、使用、保护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充分告知,协议越详尽双方权利责任就越明晰,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事后纠纷。
物极必反。过于繁杂的用户隐私协议,令人望而生畏。大段大段的黑体字,看几分钟就能让人“眼冒金星”,让人难以分辨哪些是加粗、哪些是普通条款。加之一些App在下载环节就强制用户提供相关个人信息,否则不能下载。“看了也看不懂”“看了也白看”,一些用户只好一边骂着“霸王条款”,一边无奈地点着“同意”。
在这样的情形下,App的所谓告知与“同意”,已然沦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企业为保证用户知情权提供细致的条款,恰恰让用户丧失了“知情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同小异的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也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套路”,甚至有一些协议在专业复杂的术语和条款中“夹带私货”,令人防不胜防。
被“同意”背后,蕴含的隐患不容小觑。比如,有App在用户协议中称,对于消费者的视频、照片、文字等,“(平台)均享有永久的、无期限及地域限制的、完全免费的使用权”,并且“有权将其许可给任何第三方使用”。这样的霸王条款,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冗长晦涩的的App隐私协议,这样的“文字游戏”真的就可以在纠纷中立于不败之地了吗?按照相关法律,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此外,还明确“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算大平台挖空心思“字斟句酌”,若是在协议中恶意挖坑设陷,一旦发生争端,只要有人较真,并不见得真能占到什么便宜。
动辄数万字的App用户隐私协议,是该好好“减肥”了。专业人士建议,互联网企业可以考虑对复杂的协议提供重要条款摘要,或将涉及权利义务的重要条款以简明易懂的表格、图文等形式展现,促使消费者对格式条款中重要内容实现无障碍阅读。江苏省消保委在调查中发现,已经有部分APP已经努力做到简明易懂,提纲挈领的协议,可视性、可读性大大加强,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值得倡导。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