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鹅在中国被驯化的证据找到了,在浙江!样本来自浙江考古学家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7000年前鹅在中国被驯化的证据找到了,在浙江!样本来自浙江考古学家

来源:钱江晚报 2022-03-12 20:59:1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最近,一篇研究论文,题为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of early goose domestication in a 7,000-y-old rice cultivation village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China,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看不懂这个题目没关系,直接划重点:近日,有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大约7000年前中国驯化鹅的证据,因此,鹅可能是第一种被驯化的鸟类。

为什么一个考古记者要关注一条动物新闻?跟浙江又有什么关系?浙江的考古学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在朋友圈点题——

“这篇发在顶刊PNAS上的论文,证实田螺山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鹅的地点。文章作者主要是日本中村慎一团队,包括江田(Masaki Eda)(Yu Itahashi)、菊地(Hiroki Kikuchi)等,我所孙国平、蒋乐平署名。”我所,指的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7000年河姆渡文化,对,就是在这里,鹅子们被驯化了。

田螺山遗址考古,从2004年开始持续了十年。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村落遗址,在空间位置上与河姆渡遗址遥相呼应,并具有与河姆渡遗址相近的聚落规模和年代跨度,是继河姆渡、鲻山遗址之后,河姆渡文化早期聚落遗址的又一重要发现。

先来看一下论文里怎么说——

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鸟类驯化的时间线——大多数人认为,鸡是最先被驯化的,尽管仍存在很多争议。但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早在7000年前野鹅在中国被驯化的证据。

该团队在名为田螺山的遗址里发现了鹅骨,并使用放射性碳测年法确定了它们的年龄。他们还用其他方式研究了这些骨头,以更多地了解它们的特征,例如鸟类死亡时的年龄。

研究团队在考古遗址发现了232块鹅骨,这是一个7000年前至5500年前的石器时代村庄。Eda说,那里的居民“基本上是狩猎采集者”,但也种植水稻。有多种证据表明,其中一些鹅被驯化了。

在现场发现的232块鹅骨头,其中4块来自8至16周龄的幼鹅。这意味着它们是在田螺山孵化的,因为它们太小了,不可能从其他地方飞过来。他说,如今该地区没有野鹅繁殖,7000年前也不太可能有野鹅繁殖。

一些成年鹅似乎也是在当地培育的,这是基于它们骨骼化学组成(反映了鹅饮用的水)得出的结论。这些本地繁殖的鹅大小大致相同,表明它们是圈养繁殖的。研究人员对这些骨头进行了碳年代测定,发现当地圈养的鹅大约生活在7000年前。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发现的证据为近7000年前中国鹅的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鹅是第一批被驯化的鸟类。

再来听王宁远说考古证据和田螺山鹅——

研究采用组织学、地球化学、生化、形态学等手段进行综合研究,最主要的证据是:

1.田螺山发现了4个幼鹅的骨骼,年龄4-16周。鹅是大雁驯化的。大雁是迁徙动物,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西伯利亚繁殖,寒露后飞到南方越冬。这些幼鹅还没有远距离飞行的能力,只能在繁殖地出现。而田螺山这个地方,在当时不具备成为野生大雁自然繁殖地的条件,所以应该是人工驯养后繁殖的。

2.对这些幼鹅和田螺山、跨湖桥遗址其他成年鹅的骨骼进行氧、碳、氮同位素分析,确定幼鹅有一个样本是在田螺山当地生活。另外成年鹅中有本地驯化和迁徙的两类。碳14年代证实它们距今有7000年历史。

最后,他不忘打广告——

“这项研究充分说明,样本是最重要的。样本在哪里?考古所[偷笑]。所以,我们相信马上开始的考古所招聘应该会有很多人来。下回pnas的作者也许就是你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