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郭闻
2月28日下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筹)潘立勇教授因病去世,年仅65岁。
潘立勇教授生于1956年,浙江慈溪人,当代知名美学家。浙江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南京大学文艺学硕士、复旦大学美学博士。始执教于浙江大学中文系,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筹)鲁平副书记表示,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专家去世,大家都非常悲痛和惋惜,这是学界的一大损失。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潘教授与病魔搏斗了一年多时间。
微博上,他曾经的弟子和同事们纷纷表达了哀痛之情,表示“不敢置信”。
潘教授在美学上的成就是开创性的。他带领团队一举获批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宋明理学与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ZD048),是学界对这项开拓性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认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潘立勇便开始了相关探索。1984年,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他便以朱熹的艺术哲学作为学位论文选题。80年代末赴浙大任教后,发表《朱熹美育思想初探》(《孔子研究》1989年01期)、《朱熹“文从道出”说新探》(《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06期)等论文,是其在此领域的初步研究成果。1992年,潘立勇教授以“朱子理学美学及其现代意义”为题目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获得了专家们的首肯,其中叶朗先生尤多鼓励。
此后,潘立勇不断深入朱子理学美学研究,并创造性地将其与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比较研究,发表系列论文20多篇。到1999年潘立勇“十年磨一剑”的理学美学标志性成果——《朱子理学美学》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该书通过对理学美学及其重要价值的论辩,对朱熹理学美学思想中的审美本体论、艺术哲学、山水美学、审美人格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该书获得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至今已经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理学美学的公认入门经典,并被张立文教授、蔡方鹿教授等朱子学研究权威评为20世纪朱子学研究第三阶段代表性成果之一、朱熹《诗经》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此外,潘立勇的论文“朱子理学美学与德国古典美学之比较”(《文艺研究》2001年03期)也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2)。潘立勇教授此前(1996年)出版的专著《审美人文精神论》,中篇研究内容即是宋明理学美学,该书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学术成果三等奖(1998)。
在开拓理学美学的同时,潘立勇又开始尝试其重要分支——心学美学的研究,并以王阳明为其切入点。
他的《阳明心学在美学上的意义与影响》(《文艺研究》1995年01期)成为国内较早的王阳明心学美学研究论文。1996年,潘立勇申报的“阳明心学美学与明清美学思潮”获得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2003年,潘立勇的博士论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获得复旦大学的答辩通过及好评。
同年,潘立勇申报的 “阳明心学美学研究:从本体工夫论切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此后,潘立勇陆续发表了10多篇阳明心学美学研究论文,获得学界关注。2010年,他的又一力作《一体万化:阳明心学的美学智慧》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国内外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探讨阳明心学的美学智慧的著作,该书在深入研读阳明心学和相关典籍的基础上,广泛吸取海内外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阳明心学所蕴涵的美学智慧做出了具有现代视野的解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宋明理学尤其是阳明心学的体认、解读,潘立勇深入揭示了“本体-工夫-境界”这一中国本土哲学美学的最本色话语和体系,并以此作为与西方哲学美学话语体系平等对话的理论标识。
除理学美学领域之外,潘立勇教授还是一位美学史论家。他对中国美学史(尤其是宋代美学史)有着长期关注,与弟子合著有《中国美学通史宋金元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该书由北京大学叶朗教授主编,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美学通史。潘教授同时也是当代休闲美学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他与同仁在浙江大学自主设立了国内首家“休闲学”博士点,并大力弘扬休闲美学这一交叉学科,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主编有多种相关著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