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倒逼产业升级 广东绿色转型带来发展契机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减排倒逼产业升级 广东绿色转型带来发展契机

来源:南方日报 2021-12-22 15:27:42

力争到2025年主要航道均建成至少1个水上绿色服务区,三年时间推进一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近段时间,广东发布的一系列规划文件里,“绿色”身影随处可见。

在这背后,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仍较低,实现绿色发展面临巨大的经济转型压力。

日前,广东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16年至2019年,广东实现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3.51%。“十四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记者走访发现,从广州印染企业的绿色转型,到佛山牵头率先破解加氢站建设难题,绿色正在成为广东经济的基底色。

减排倒逼产业升级

石化园区上演绿色转型

走进广州增城区新塘镇的新塘环保工业园,空气清爽,绿植满眼,入驻的新兴产业项目让这里科技范十足。

数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景象——“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的服装加工厂让这里成为全球牛仔裤的重要产地,但也不断加重环境污染。“以前做牛仔服装的厂排出的气味很难闻,水也给污染了,现在经过整治环境好多了。”住在附近的李阿伯深有感触。

洗漂印染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已经变成环境优美的高新技术科创小镇。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透露,这场老百姓亲眼见证的绿色蝶变,主要得益于“三线一单”的实施。

“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增城区依照“三线一单”,两年时间累计淘汰洗漂印染企业103家,对规模较大的8家洗漂印染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还引入超视堺国际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等重大产业项目。

这是广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传统制造业往往生产粗放,碳排放高、排污大,对其实施绿色改造不仅降低污染和碳排放,也让区域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中国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消费者相关的行业,还需要降低碳强度。随着风能、太阳能等零碳排放能源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表示。

对广东来说,绿色发展远不止于传统产业。

当前,广东正在全力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产业发展与绿色转型如何兼顾?记者在广东沿海城市的石化园区走访发现,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碳标准”已经成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标尺。

在惠州,今年11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进入全面正式建设阶段,埃克森美孚方面表示,该项目产品将供应中国市场,有助于减少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聚合物的进口依赖,且更绿色环保。

在茂名,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大力推行清洁生产,41套装置通过中国石化绿色装置评审,开创了“无泄漏装置、无异味厂区、绿色洁净企业”建设。

今年8月,广东正式对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试点,并确定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作为省级试点项目。“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受理试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时,需要增加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这样就倒逼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做好碳减排。”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石化行业试点成功后,有望推广到更多行业。

绿色转型还为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绿色契机”。

不久前,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批复广东城市群为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践中,广东多项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破解加氢站建设难题,在加氢站行政审批流程、加氢站管理办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佛山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加油加氢一体化站、制氢加氢一体站等新的加氢站建设经营模式试点。目前,全省建成加氢站39座、在建10座,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促节能就是增效益

形成全社会绿色合力

绿色转型不仅意味着生产端的绿色化,消费端、需求侧同样面临绿色转型的压力。

无论冬夏,进入广州白天鹅宾馆,大厅都光线充足、温度适宜。但很少有人知道,实现同样的室内温度,这座2012年改造、2015年复业的绿色建筑,能耗已实现大幅降低。

“空调是建筑能耗最大的项目,因此首先对空调系统做改造。”广州市设计院集团顾问总工程师屈国伦介绍,改造中采用高效冷水机组、高效变频水泵,并优化水管网,精细化设计、施工、运营。一系列改造下,目前空调机房的累计当日能效比平均达到5.79,属于高效机房。

当前,公共建筑的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40%—50%。“但很多公共建筑中央空调能效很低,仅有3.0左右,按照目前的技术标准,可以通过改造提升到6.0左右,这样就可以节约50%左右的能耗。”屈国伦表示。

广东的绿色建筑迅速发展,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就达1391个,面积1.15亿平方米。“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电’同样是宝贵的能源,也要有节约的意识。”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表示。

通过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社会各方积极行动起来,正在形成不断增强的绿色合力。

走进佛山的三水中学附属初中,校园一角,一块荒地被开辟成“开心农场”,番茄、青菜长势喜人。该校着重将绿色环保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开展各类环保教育活动,引导师生践行环保理念,构建生态校园。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新一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包括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在内的3259所学校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绿色学校”。

街道、广场、小区、公园,到处种有绿树鲜花,江门台山市台城街道凤凰社区的绿地覆盖率达到48%。“这里不仅环境好、绿化多,而且经常举办公益清洁、环保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每一次活动我都会带孩子来参加,是很不错的亲子活动。”当地居民陈瑞龙说。

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广东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到2022年年底,全省6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实现绿色发展,公众既是直接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在广州,乘坐公交地铁、走路1万步、骑单车,然后转换成碳币兑换双肩包、文具盒等,这样的“低碳收益”模式正受到年轻人的欢迎。目前,广州已上线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通过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等低碳行为,就可获得碳币,兑换商品,部分碳减排量经过核证后还可以进入广州碳排放交易所交易变现。

让资源循环起来

协同增效形成绿色动力

在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大空港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经过放料、筛选、破碎成骨料,再强化加工等,大约25分钟后,建筑废弃物变成了一块常见的长方体透水砖。“再放入窑里养护7天左右时间,就可以直接使用。”深圳华威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为武介绍。

深圳每天产生固体废物约44万吨,其中近40万吨是建筑废弃物,如何进一步提升资源化利用率成为难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最前端的堆料间,堆放着常见的砖块等建筑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将经过智能分拣、破碎筛分,再进入整形系统,随后进行骨料强化,最终加工成各类产品。企业负责人介绍,处理拆除建废生产线等4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并运营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将超过95%。

“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前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不必要的能源资源消耗都应该节约下来,做更有价值的事。”陈迎表示。

节约美德获得更多认同,资源循环利用成为常态,广东绿色发展的成色不断提升。

今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2020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为3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1立方米,分别较2012年下降约51.2%、55%;全省单位GDP能耗较2012年下降约35%。到今年6月,全省已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147座,总处理能力14.7万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5%。

根据《实施意见》,到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广东基本建成,率先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的愿景更加明确,降碳成为引领绿色发展的总抓手,倒逼产业、能源、交通等低碳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更加注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降碳推动源头治理,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实现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样本观察

借助绿色创新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复归

在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村口的“低碳驿站”,屋前的光伏发电系统可满足小屋及太阳能充电桩的用电需求;通过厨余垃圾堆肥与雨水收集系统,社区农园肥沃的土壤孕育出瓜果蔬菜;“衣物银行”回收箱与小屋内的闲置物品交换区,引导居民进行闲置资源再配置。北区社区作为全省首批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低碳发展成为了这里的日常。2010年广东被列入首批国家低碳试点省,深圳、广州、中山市先后被列入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

在这背后,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传统文化重要内核的复归。

在温室效应影响日益明显的当下,如果放任发展,温室气体的超量排放就不可扭转,海水将以10年乃至更短时间为单位不断上涨。

要避免这一切的最大挑战在于,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已有数百年,绝大多数现有的工业、城市、道路、产品标准、贸易规则等,都是基于产生大量碳排放的能源结构和经济体系而设计、建设和维护的,要扭转这一切,需要的是对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绿色再造。

“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意味着要寻找更合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也要依靠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表示,广东应争取在经济发展和能源增长的依赖关系上实现突破,在全国率先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一棵树,最好的栽种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广东近年的稳步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此前及时推进腾笼换鸟和产业升级,而未来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关键就是看愿意为绿色低碳转型付出多少努力、取得多少成效。而这,将对全国具有借鉴意义。(记者王彪张子俊唐柳雯刘倩)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