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剑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生态环境挑战、城市交通拥堵以及住房、教育、医疗和卫生等公共服务问题不断涌现,城市宜居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已是大势所趋。
(资料图)
在“全球城市宜居指数”框架基础上,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等机构对全球国家的城市宜居指数进行深度研究,成果斐然。连续发布《大中华经济圈》《全球主要城市宜居性排名》《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等多项排名。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城市宜居指数(CLCI)”可以客观地衡量城市的宜居程度,并为城市提供发展方向和改进的依据。将“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引入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涉及五个维度,即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环保与可持续性、地区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状况以及城市治理。经济活力与竞争力实际上是宏观经济效率的概念,从可增长、可持续繁荣、可为企业创造价值、具有经济自由与世界相互联系等方面进行衡量,对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与可持续性进行全面评估,具体来说,可分为经济绩效、经济开放以及基础设施三个板块。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中的环保与可持续性指标反映了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城市长期面临协调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的挑战,对于很多城市而言,经济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何平衡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城市可持续的重要指标。因此,以污染、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环保措施作为衡量城市的环保与可持续性指标,具有实际效益。
地区安全与稳定是评估一座城市和平与秩序的主要因素,包含社会与政治稳定以及防止恐怖主义的保障措施。其中,犯罪率是衡量一座城市安全最核心的指数之一。与此同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措施。
社会文化状况包含了更加广泛的社会与公共服务相关内容,其具体体现也更加多样,涉及医疗卫生保健、教育、租房与生活环境、收入平等和人口结构负担、多样性和社区凝聚力五大板块,高度反映一座城市社会文化情况的实际因素以及变化状况。
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指标”通过六个维度体现其治理能力:话语权和问责制、政治稳定和没有暴力/恐怖主义、政府效能、监管治理法治以及腐败控制情况,用以衡量不同国家的治理质量。中国城市宜居指数与之相比,则更注重政府效能,因地制宜反映我国城市的治理水平与未来发展潜能,其中包含政府效能、政府系统、透明度和问责制以及腐败情况四个方面。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作为评估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工具,将持续发挥引导和监测的作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进程。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我们才能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让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美好生活的机会。
在推动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公众参与和民众的意见反馈。政府应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和民意调查,听取居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将民众的意见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决策中。只有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和权益,才能打造出人性化、温馨的城市环境。(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热图推荐
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5700多万亩 进度近两成
青海: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状况优
姓氏文化为桥 两岸同胞福建福鼎叙亲缘|天天速看料
世界热点!贵州集中签约项目46个,签约总金额466.3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