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王克剑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主要空间,人口密聚程度正在不断加大。人口与产业高度聚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多类风险正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0年,我国特大型城市人口2.1亿人,约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14.6%;总产值33.35万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32.9%;人均GDP为15.85万元,当年全国人均GDP仅为7.02万元。特大型城市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规模经济效应和难以抵挡的人口聚集效应,是我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强大引擎。但是,现代特大城市普遍面临“城市病”、应急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城市空间规划及城乡融合发展等问题,对城市的公共治理形成了诸多挑战。
大型活动的管理与风险预防,是每个超高人口密度城市都无法回避的问题。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民众在龙山区梨泰院参加万圣节聚会期间发生大踩踏事故。截至11月1日,事故已导致156人死亡,超过100人不同程度受伤,血的教训令人警醒。如何统筹城市发展与安全,优化城市风险治理、增强城市韧性再次成为全球人民热议的话题。
事先做出预判,制定活动预案,降低人口聚集性流动的多元复杂性是重中之重;其次,应急处理预案的规划与实施,实时关注人员流动变化并预警,及时调整与安排,尽量消除可能面临的各类不安全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上至政府,下至民众,都应提高安全意识,全方位多要素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强城市韧性。
韧性城市的建设需要及时感知风险,在各类风险来临前或发生时可以快速应对,并迅速恢复,保障城市的基本正常运行;事件后的认真反省并自我调节更是应对未来各类风险的必要条件。其次,构建增强城市韧性的空间规划体系,以韧性前瞻性、自主创新性、互助协调性、应急处理性为基础,提出可预见性更高、规划目标更长远的韧性空间规划目标。通过韧性监测、韧性评估、韧性实施、韧性管理等步骤,将韧性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进行耦合,全面提高城市韧性。
近年来,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安全治理之间的矛盾不断涌现,但二者不可偏废,必须同步发展。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城市治理者不仅要推动城市发展,也需要促进各行业人员参与,增强居民参与感和责任感;其次,系统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我国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城市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背景下,加快构建以韧性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要素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大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乡村发展协会特聘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和南亚分会副会长)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