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厅|如何把如珍珠一样的文旅资源串成“项链”
首页 > 原创 > 聚焦 > 正文

会客厅|如何把如珍珠一样的文旅资源串成“项链”

来源:辽宁日报 2023-06-09 10:27:41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我省下大力气推动文旅融合,将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高度,取得了一定进展。


【资料图】

辽宁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把辽宁各地如珍珠一样优质的文旅资源串成项链,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辽宁日报邀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

嘉宾:

卢锡超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胡胜 辽宁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轩龙 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馆长

陈燕奎 辽宁省自驾游协会会长 、辽宁省冰雪温泉旅游协会执行秘书长

加强顶层设计 叫响辽宁文旅品牌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卢锡超

当前,辽宁文旅产业已走出最困难时期,产业全面振兴蓄势待发,我们应如何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集中起文旅优势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叫响辽宁文旅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卢锡超:文旅业具有积聚人气、拉动消费的激活经济功能,面对疫情后文旅业令人惊喜的恢复性增长,我们仍然清晰地认识到文旅产业的复苏基础仍不稳固,制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问题仍需亟待破解。

围绕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我省精心构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出了到2025年,全省文旅产业项目投资额和旅游总收入实现双倍增,接待游客人数增长2倍,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六地”红色旅游新高地、培育中国北方生态旅居胜地、建设大众冰雪旅游最佳体验地、构建现代旅游消费集散地,全面建设东北亚旅游目的地。

当前,围绕我省文旅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大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促进文旅产业集聚发展,升级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国最北海岸”休闲度假旅游带等四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文旅产业市场主体培育,深化国有文旅企业改革创新、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壮大、用心培育“专、精、特、新”文旅企业。进一步健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农业+文旅”“工业+文旅”“城市更新+文旅”“体育+文旅”“科技+文旅”“交通+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文旅品牌美誉度,擦亮辽宁全季旅游品牌、塑造“辽礼”文创品牌、叫响“辽味”餐饮品牌、提升“辽宿”服务品牌、巩固“辽节”特色品牌。进一步优化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文旅消费客群、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文旅行业服务质量、创新人才成长扶持政策、健全文旅市场治理体系,确保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着力打造“六地”红色旅游新高地,这是发展定位的一个方面,我们将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持续挖掘整合辽宁红色文旅资源,深入阐释传播辽宁“六地”红色标识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和保护利用,推进辽宁省国内重要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叫响辽宁红色旅游品牌,持续用红色文旅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要推动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深入发掘“红色+演艺”“红色+乡村”“红色+文创”发展模式。推出一批红色优质影视作品和实景演艺产品。结合各地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扶持建设主题突出、独具魅力的红色村落。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适销对路的红色文创商品。

要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引导功能。发挥红色资源特色优势,建设一批能够承担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红色主题教育培训场所。完善红色旅游研学产品体系,鼓励旅行社、社会培训机构策划推出一批代表性红色夏令营、冬令营等产品,开展红色体验教育和研学旅游活动。

整合文旅资源 促进协同发展

辽宁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胜

五指聚拢才能成拳。如何更好地整合各地的文旅资源、推动文旅共建,做到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胡胜:在文旅共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沈阳作为省会城市的核心作用。把沈阳的文旅资源真正盘活,产生“晕轮”效应,以点带面,才能有效带动全省文旅事业的发展。

首先,作为现代化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沈阳,要做强自身,从文旅角度看,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建设成为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同时要积极与都市圈内各城区做好一体化协同共建。

其次,沈阳与周边城市在开发各自特色文旅元素的同时,要做到一体化资源共享。例如,《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开发设计“一程多站”、不同主题、不同系列的都市圈旅游精品线路。这个主题系列中,抚顺的赫图阿拉、萨尔浒、永陵和沈阳的“一宫两陵”可以共同打造“清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抚顺的雷锋纪念馆与沈阳的诸多景点如陈云旧居、志成银行、车向忱旧居以及铁西工人村等可以共同打造共和国英雄主题旅游线路;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北大营旧址和抚顺的平顶山纪念馆、抗联密营遗址、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等可以共同打造成抗战主题旅游线路,等等。

具体操作上,应突出产业项目化导向,开发整合沈阳都市圈旅游资源,避免资金重复投入和资源闲置浪费,强化可持续性。如“四京联动体验之旅”项目,可以围绕清代开创者从兴京新宾出发,入驻东京辽阳,建都盛京沈阳,最后入主北京的发展线路,构建相关主题,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这个思路可以进一步拓展,除了“满族民俗”外,还可以更充分地结合相关区域的文化特色,开发相关文创产品,设置相关文旅子项目,以更丰富的内容吸引消费者,将其长期开展下去。

此外,还要更加重视特色文旅项目的开发,注重文化脉络的梳理与宣传。当务之急,亟待对历史文化资源实行创造性转化,使其在都市圈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以通过开发文创产品去展示城市的文化风采,积极培养文化宣传队伍,鼓励作家、艺术家们去讲好城市故事,充分发挥其积极的社会文化示范效应。

同时,要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与维护。可以通过开设工作室、创办文化创意市集等形式,强化文旅人才库建设,吸纳文化名人、非遗传承人、老字号经营人以及相关创意人才等,给予资金、场地的资助,增强本区域的文化发展后劲,也能够更好地改善文旅氛围。

提升文化品位 放大文旅综合效应

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馆长王轩龙

辽宁文化资源丰厚,如何更好地以文化赋能,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同时放大文旅综合效应,把文旅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优势?

王轩龙:文旅融合,关键在“文”,落实于“旅”。辽宁红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辽宁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应充分发挥牛河梁深厚的红山文化历史底蕴,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

首先,要推进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址。申遗过程和申遗成功都是展示形象和宣传推介的良机,当获得了世界遗产的标签,就意味着有了国际影响力,就在世界范围内打出一个文化旅游品牌,展示一个文化旅游的亮点,遗产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辽宁文化知名度,推动辽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其次,要打造精品文化旅游路线。以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核心,规划建设“辽西文化走廊”,打造辽西旅游大环线。加强与其他特色文化资源的紧密结合,把辽西的红色文化、化石文化、三燕文化等文化类旅游资源纳入整体开发体系,形成合力,以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将牛河梁国字号遗址公园景区纳入京津冀——东三省(内蒙古)主要旅游线路中,不断为景区引流,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应推进牛河梁红山文化文旅产业发展快速融入京津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古价值高,学术影响较大,名气享誉全国,且其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文旅产业基础,是我省与京津冀文旅产业快速对接融合的重要载体。抓住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的有利契机,推进牛河梁红山文化文旅产业发展快速融入京津冀,定期在京津冀地区开展红山文化宣讲、文物巡展、招商引资等系列活动,提高牛河梁遗址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创造实现更多有利条件,促进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得是,虽然我省拥有多个红山文化遗址及众多出土的精美文物,但这些文物缺乏像良渚博物院一样的展示平台,应将我省红山文化的宝贵资源集中展示。我省应抢抓机遇全力打造红山文化博物院,使红山文化这张闪亮的名片更加熠熠生辉。同时,应加强遗址公园建设。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辽宁省唯一一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可通过不断完善遗址公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科研、教育、游览功能,完善旅游主体功能,打造亮点工程。还可以建设牛河梁遗址研学基地,活化利用红山文物,多元化、趣味化展现红山文化,打造可观可看可感、具备沉浸体验式的设施场景。加大培育红山文化研学游文化产业,使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完善软硬件支撑 以新业态促进文旅融合

辽宁省自驾游协会会长 、辽宁省冰雪温泉旅游协会执行秘书长陈燕奎

串珠成链,要有完善的软硬件做支撑,如何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解决旅游板块之间、景点和线路之间连接度不够的问题,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以新业态促进文旅融合?

陈燕奎:辽宁的地貌是“六山一水三分田”,文旅资源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形成了资源的分散存在。随着辽宁文旅业的持续发展和群众文旅需求的不断增长,我省旅游板块之间及板块内部景点之间的连接度不够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辽宁来说,实现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一定要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好旅游资源零散化、碎片化问题,进一步提高文旅资源的连接度。

应进一步加强“文旅交”融合,加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依托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构建“快进慢游”综合运输体系,让旅客在辽宁进得快、游得慢、玩得好。推动全省A级景区标识纳入道路交通标识范围,加强适应老年人、残疾人、母婴等特殊群体的旅游设施便利化建设,推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辽宁旅游交通道路精品工程。

今年5月,省自驾游协会与省交投虎跃客运集团启动了“社区景区直通车”,弥补了社区景区周一至周五平日旅游的服务短板,为全省各市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出游机会和更加多姿多彩的旅游生活。以此为借鉴,未来我省各地可进一步拓展类似的服务方式和途径。

建立综合性集散服务体系。建议在交通集散重点地区,试点建立集旅游咨询、停车换乘、旅游形象展示、旅游特产展销、旅行社服务、特色餐饮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服务。

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水平,建立全省地方特色数字资源总库,继续完善“辽宁智慧文旅平台”品牌APP,提供线路、景区等文旅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展览、网络推介,依托平台转变旅游资源整合模式、产品营销模式和服务模式。

将丰富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要充分发挥文旅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根据各地文旅资源特色,文旅龙头企业可利用自身优势所长,辐射带动上下游文旅企业协同发展,开发更多的精品旅游线路,串联文旅资源,深挖文化符号,围绕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产品。

同时,深度挖掘,精准开发,积极培育乡村游、工业游、文化游、研学游和自驾游等融合产品,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促进文化旅游与康养、科技、农业、工业、体育、民宿、自驾游、房车露营地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 : 王笑梅、赵静)

关键词: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联系QQ: 39 60 29 14 2@qq.com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皖ICP备2022009963号-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