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看振兴丨科技创新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首页 > 原创 > 聚焦 > 正文

基层一线看振兴丨科技创新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来源:辽宁日报 2021-12-13 06:29:22

记者 孔爱群 刘 璐

能想象吗?一台精准度要求极高的脊柱外科手术,操刀的竟然不是医生,而是机器人!

不久前,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记者见到了科研人员研制的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可以针对手术需求,从“脑”“眼”“手”三方面扩展医生能力,可帮助医生高精度、高效率完成手术。机器人学研究室副主任赵新刚介绍,脊柱融合与内固定手术广泛应用于脊柱伤病中,如果医生缺少影像引导,误置率较高,不恰当的操作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有了这机器人,手术轻松多了。”一旁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于海斌补充道。

提起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头可谓响当当,其前身是1989年我国机器人事业奠基人蒋新松院士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我国最早从事机器人研究的部门实验室。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包括重大工业设施无线智能控制系统、“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内的多项重大科技成果集中亮相,承担许多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的正是该实验室。

一项重大科技成果,没个十年二十年,根本出不来。

“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于海斌说,凭借这种执着的钻研精神,实验室心无旁骛搞基础研究,在“四个面向”上取得的科研成果领跑国际。率先提出并开展全新研究方向:“类生命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实现方法”,推动机器人载体由非生命介质向生命介质转变、机器人研究思路由仿生学向类生学跨越;研制多种我国首款或唯一的深海、深空、极地机器人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制定我国智能制造领域唯一的工业无线网络标准,成为世界三大标准之一;持续探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的契合点,在康复机器人、脑肌电信号处理等领域开展系统性理论及应用研究,为养老助残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实验室走廊里,用于医疗康复的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正辅助志愿者做行走实验,步态自然;另一房间,基于微球超透镜的跨尺度同步微纳观测系统已初步研制成功,人类将进入微观世界观测的新境界……

“做机器人,要往前看,才能站到科技前沿。”在于海斌看来,科技发展到今天,要想创新,已不是一两个课题组能解决的,需要光、机、电、生物跨学科组合,形成体系。“需求牵引,任务驱动,带动队伍建设,再打通后续创新链条,让科研形成良性循环,我们正努力打造这样的微环境。”

链接

基础研究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省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个,创新平台总数在全国排名第十位,这是辽宁在科技创新上的资源优势和“丰厚家底”。正是这些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科研创新成果,发挥重要支撑引领作用,为国家科技创新不断贡献着辽宁智慧。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