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天气,比去年好多了。”
8月8日,站在溠水河边,湖北省随州市众联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肖保新望着安南山村的1000多亩水稻,心里踏实多了,上游的琵琶咀水库早早就根据天气预报蓄好了水,不用再像去年那样为缺水而发愁了。
雨水多了,愁;雨水少了,更愁。
(相关资料图)
对于在长江流域边上的人来说,往年这个时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防水”,但近两年“找水”却成为主要任务——找天上的水、养地上人。
蓄水
“把天上的水调入地上的河”
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自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湖北未能幸免。
今年,旱情似乎还在持续。缺水,烦扰这个千湖之省。
水从哪里来?在气象工作者眼中,它可以来自于天上的“移动水库”。
这个“移动水库”的量足吗?3月17日,长江流域暨华中区域汛期旱涝趋势预测会商指出,今年主汛期(6月至8月),湖北省总体雨量少、温度高,区域性干旱、高温热害和阶段性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发生风险较大。
这份中长期预报为饱受2022年干旱侵袭的湖北再次敲响了警钟。“近两年频发的旱灾,成为制约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湖北省气象局副局长王仁乔表示,“蓄水保水”是当前湖北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气象部门要尽可能做准每一次预报、抓住每一场雨。
图为长江流域中小流域洪涝风险预警 湖北省气象局供图
蓄水保水,既要“节流”,也要“开源”。
8月中下旬,正值水稻孕穗扬花需水的关键时节,也是它们脆弱敏感的时候。黄梅县龙坪水库实际灌溉面积为7.12万亩,在正常年份,1200万立方米的水才能满足灌溉需求。
7月8日至12日,龙坪水库根据降雨预报提前做好准备,因雨水蓄了300多万立方米水量,同时因前期没有开闸放水,节约了400多万立方米灌溉用水,整体增加了近80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为水稻一年收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根据气候预测,龙坪水库从春季就开始积极“储蓄”每一场雨,力求精准用好每一方水利资源。
当然,在自然降雨期间,也要“趁热打铁”——借助人工增雨“推”一把,最大可能降下更多的雨水。据测算,100毫米的降水可以增加近500万立方米的蓄水。
6月16日至17日,荆门市气象局抓住当地入梅的首场暴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市水利和湖泊局大中型水库数据显示,6月19日较6月15日,漳河水库库容增加7220万立方米。“人工增雨每次能增加降水量10毫米至20毫米,把天上的水调入地上的河,对我们非常有意义。”漳河工程管理局副局长冯天权说。
湖北根据气象信息制作人工增雨“作战地图”,今年以来多次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和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截至目前,作业影响面积约30.02万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推上一把力”,湖北近两年尝试采用双机协同作业、跨区域联合作业捕捉有利天气过程,除使用传统高炮、火箭等方式进行地面作业外,还尝试采用烟炉、空气炮等新型作业设备试点开展作业,探索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向“集约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转型发展。
“今年水库蓄水效果比去年好,4月至6月比往年来水多了43亿立方米。”省水利厅水库处副处长杨洪恩说。
调度
“气象是我们的‘消息树’”
虽然蓄水效果好,但水始终是有限的,人们只能“精打细算”,而这离不开精准气象预报。
在粮食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确保有水灌溉至关重要。就我国来说,灌溉对粮食增产的直接贡献率约为36.27%。
在湖北,农业用水约占全省总用水量的一半左右。“气象信息在农业用水调度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业用水调度的‘智囊’和‘排头兵’。”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三级调研员、正高级农艺师张建设表示,通过气象信息知道哪里蒸发量和降水量收支不平衡、存在气象干旱或有旱象露头,就可以提前会同水利部门做好水资源调配灌溉工作,落实好相关技术措施,确保在田作物茁壮成长。
今年春耕期间,省水利厅根据气象信息调度水利工程开展供水抗旱,开启沿江涵闸22座、泵站478处、水库480座、湖泊59个全力引水,累计调水11.6亿立方米,全力保障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薹开花等农业生产用水。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夏粮生产相关数据,湖北克服干旱、冻害等不利影响,粮食生产首战告捷,夏粮实现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三增”,夏粮单产创历史新高。
水,除了用于生活以外,对于湖北甚至南方部分省份来说,同样也是维系生产运转的重要能源之一。
在这里,有着世界最大水力发电站——三峡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装机容量高达22500兆瓦。
而只有足够的水量,才能转化为足够的电量。
“气象是我们的‘消息树’。”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水资源部主任郭乐表示。
3月,该中心了解到今年长江流域可能出现旱大于涝的情况,定期与气象部门会商,寻找调度的“最优解”——三峡电站节水运行,减少下泄水量29亿立方米,同时协调上游其他水库多补水7亿立方米;加密预报会商,高效利用洪水,6月至7月,梯级电站回蓄87.5亿立方米水量,并保障葛洲坝不开闸泄流。
“目前,湖北省水电蓄能值达到历史同期最好。”省能源局电力调度处副处长张明兰表示,在电力保供关键时段,气象预报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电量平衡。
湖北气象部门以精细服务为三峡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全方位保障——在国内首次开展未来百年气候变化对三峡水库防洪、供水和发电等效益影响的综合评估;探索三峡梯级电站电力输送通道降水相态、大风灾害预报,保障电“送得到”;开展受电区电力需求气象影响预报,助力电力市场价值实现“最大化”。
目前,在来水有限的局面下,梯级电站完成多项“保电”工作,正持续为杭州亚运会提供保供支撑。此外,梯级电站还在抗旱补水、生态调度、改善通航等方面持续发挥综合效益。
支撑
“尽可能提早预测非常重要”
要知道,每一次调度,不仅是审时度势、精密测算,更是多方考虑的平衡。而气象预报预测更是前期决策的“指挥棒”:年度预报、季节预报、月度预报、延伸期预报、短中期预报、实时预报……每一次预报预测都将影响“水”的结果。
“干旱像慢性病,刚开始没什么问题,持续几个月就会越来越严重,尽可能提早预测非常重要。”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夏智宏说。
而预报精准输出,离不开硬核科技支撑——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将国内外最新气候数值模式与机器学习结合起来,致力于提升气候预测准确率;建成省精细化气象预警预报预测业务系统,集成各类预测预报信息,在抗旱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强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运用,利用中国气象局多源融合降水资料,结合地面观测、土地利用和地形资料,建立1公里分辨率的省精细化干旱监测数据集,实现了全省精细网格的气象干旱动态监测,有效弥补地面站点空间不连续和以点带面的不足,保证监测的精细化和时效性。
图为长江流域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 湖北省气象局供图
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主动对接服务需求,研发了长江流域、汉江流域中小河流1天至10天精细化降水预报和面雨量预报产品;发展流域延伸期网格预报业务,研发10—60天面雨量预报和概率订正的分区高温延伸期预报产品,助力水资源调度。
……
而每项技术高效投入运用,是有序运转机制在做支撑——
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不断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定期召开年度流域中心工作会、长江航运气象服务联盟联席会、长江流域汛期旱涝趋势预测会商会,确定流域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计划,明确跨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形成了较完善的业务服务组织管理体系。
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与湖北等省建立联合会商机制。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建立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海事局以及流域各省(直辖市)气象部门间的联合会商机制,并建立深度参与长江防总工作会议和水库调度决策服务的工作融合机制。
无论是机制的运转,还是技术的运用,都是为了让水“活”起来,哺育更多荆楚大地甚至远方的人们。而那水声里面的生机与活力,就是长江为湖北馈赠的最悦耳的礼物。(陈佳雨、代蕊、李傲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吴卉 刘庆忠 唐悦 王畅 高迅芝 责任编辑:张林)
热图推荐
大理人民路我的好心情(我的好心情)
国是访问|一些GDP规模大的城市为何不是“强城”?
华电国际08月22日获沪股通增持129.89万股
电子烟板块8月22日涨1.4%,中科信息领涨,主力资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