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建 示范引领 释放动能——《2022年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解读 环球今头条
首页 > 原创 > 编读往来 > 正文

以评促建 示范引领 释放动能——《2022年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解读 环球今头条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2023-06-02 13:01:00

6月2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气象局首次针对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发布评估报告。

如何科学理解《报告》内涵?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成效如何?《报告》的发布对今后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哪些指导和示范意义?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高质量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王邦中、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预报与网络司副司长张志刚、综合观测司一级巡视员田浩等。

立足实际 选取31个大城市开展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城市气象工作的率先发展可以为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客观分析、科学评价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成效,中国气象局于2022年制定发布《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依据该办法,2022年,中国气象局首次选取31个大城市开展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包括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含计划单列市),以及其他人口总量多、经济体量大、气象发展任务重的省会城市或重点省辖市。

聚焦《纲要》目标任务,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全国和省级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均为两级指标结构。依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注重质量、效益优先,客观公正、简明实用的原则,本次评估设置气象科技创新、气象业务基础能力、气象服务水平、气象发展保障等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

为推动大城市气象部门率先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在二级指标的设定上,重点评价大城市在立体观测、共建共享、防灾减灾、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全面评估科技创新水平、综合观测能力、预报预警成效

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如何做到引领示范?《报告》在科技创新、综合观测、预报预警等方面作出评价。

目前,大城市共获得优秀科技成果8项、专利92项,发表高质量论文410篇、专著19部。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大城市研发人员力量和经费均有提升。通过不断优化科研运行机制,大城市科技成果发表和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根据“量和质”“长和远”“建和用”的原则,《报告》对大城市的综合观测能力进行了评估。观测装备建设主要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为目标。经过不断发展,大城市地面气象观测站(四要素)观测盲区进一步缩小。以深圳为例,城区站网间距达到3.2千米。据统计,87%的大城市都建设有两种及以上的垂直观测设备;45.2%的大城市S/C波段雷达监测覆盖率超过90%,22.6%的大城市X波段雷达监测覆盖率超过90%。通过持续深化“共谋、共建、共享”,解决观测设施“用”的问题,跨部门协同观测的机制不断完善,最大程度发挥了各部门、各行业的投资效益。

精准预报预警是“跑赢”灾害性天气的前提。当前,大城市已全面实现无缝隙、全要素、高分辨率网格预报产品的应用,0至2小时、2至12小时、12至24小时预报空间分辨率普遍达到1千米,时间分辨率达到1小时。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基本具备24小时内快速更新全要素、高时空分辨率预报产品的能力。强对流天气和极端天气预报能力不断提升,预警信号本地化标准建设与应用提质增效,对公众发布的暴雨、强对流天气、高温等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街道),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时间提前量均稳步提升。

未来,将以不断提高大城市精准预报为重点,继续推进全要素、高时空分辨率的快速滚动更新预报,为大城市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持续开展预警信号属地化发布工作,提高预警信号精准性、规范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预警信号“早”与“准”的科学衔接,不断提升大城市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

融入城市治理 打造“人民满意”的气象服务体系

《报告》围绕气象服务水平、发展保障水平等方面,以多项贴合实际的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城市防灾指标主要评价以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数字气象融入城市精细化治理、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清单等情况。指标的设立旨在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将预警的先导作用通过规章制度纳入联动机制,推动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不断融入城市管理运行平台,以充分发挥气象在城市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评价结果较好的城市在推动地方出台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法规规章和文件,建立健全以预警为先导,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推动建立健全面向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的预警服务和应急联动机制、“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更好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城区体系指标的设置旨在通过对城区气象管理机构设置情况的评价,推进大城市城区气象组织体系建设。通过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2022年,北京、呼和浩特、杭州、西安等城区气象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51.6%的大城市气象信息员培训比例超过90%。

加强大城市本级及下属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强化大城市气象业务支撑能力,夯实根基,促进上下一体协调联动发展。通过持续支持和针对性攻坚,大城市气象部门业务用房、业务运行环境等明显改善,全面保障了观测、预报、服务等业务稳定运行。例如,在下属台站基础设施达标率这一细分领域,合肥、武汉、兰州、深圳、泉州等城市达100%,大城市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作者:刘丹 黄彬 花丛 吕丽莉 责任编辑:颜昕)

关键词: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联系QQ: 39 60 29 14 2@qq.com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皖ICP备2022009963号-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