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阳市推进沉浸式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经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正式印发并开始实施。
《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沈阳沉浸式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21年底,沈阳将推动构建沉浸式文化装备及内容生产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园区、项目、场景有所突破;到2023年底,沉浸式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规模,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体验等业态不断丰富,沉浸式文化原创能力显著增强,人才不断集聚,形成良性发展的沉浸式文化产业生态。
新政策的出台,不仅令从业者欢欣不已、备受鼓舞,那些原本已经崭露头角的产业生态,也再次迎来高速发展的新契机。
A
让“值得投入”成为现实
沉浸式站在新风口
此次沈阳市出台的行动方案,并非“沉浸式”这一概念第一次被推向大众视野。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沉浸式业态”。2021年3月,28部委联合出台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的实施措施》中,再次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
“商业在今天应该是一种对目的地的选择,无论是打卡还是消费,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能营造极具代入感的氛围和让人‘欲罢不能’的体验过程。而沉浸式的价值,就是让游客对此时此刻拥有的场景,产生一种‘值得投入’的情感互动。”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教师董宁宁说,当“值得投入”成为现实,那么沉浸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实现了激活、刺激消费的初衷。董宁宁认为,也正是基于沉浸式的独特魅力以及其无限的上升潜能,才有了与业态匹配的适宜生态发展的配套政策。比如,此次出台的《方案》,就将令沈阳沉浸式文化产业进入发展的新风口。
B
信号令人振奋
市场对未来充满期待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在未来三年时间里,沈阳将全力推进沉浸式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将以体验科技、华为(沈阳)VR云创新中心、云锦视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首个国家级“体验科学文化装备产业基地”,开发系列文化装备技术平台和产品,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一条沉浸式文化装备及内容生产产业链;将盛京皇城打造成科技感十足的沉浸式旅游景区,成为东北历史文化地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旅游目的地;老北市沉浸式文化产业集群,将推出以5D全息场景的剧本杀为主线,运用多种形式融合,让观众借由“视、听、嗅、味、触”沉浸于活动中,打造沉浸式体验街区……
城市在为新的产业模式蓄能,沈阳在重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属性,而这也引得当下市场对未来充满期待。从众多业内评价来看,相关产业的从业者们纷纷用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际行动,回应了紧跟《方案》脉搏推进产业发展的决心。
“老北市景区目前已经完成了景区建筑群基础外观、亮化工程等建设,努力打造成为沈阳城市记忆博物馆、沈阳传统工商业市场转换的示范区、数字化营销示范区、沈阳休闲典范区、东北菜传承创新基地。预计未来一年客流增长50%,即增长100万旅游人次,未来三年客流总计增长200%,即400万旅游人次。”沈阳和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敬来对未来充满信心。
C
虽业态向好
仍需持有清晰认知
“虽然前景一路向好,但我们也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无论是‘沈阳喜事’还是全景VR,沉浸式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内容的制作。”在对未来的实践中,董宁宁认为,沉浸式实际上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体验的核心在于它激活了时间在同一个空间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沉浸式是要在当下的旅游目的地中,给游客创造一个可以与心灵共振的能量场,通过这个场把游客吸引过来。但我们是否能拿出属于城市、项目本身的原创类内容?从这个维度去看,沉浸式就不单单是在做一个小剧场或一部独幕剧那么简单。”董宁宁说,“它涉及一个大场景的运营,城市要站在一个顶层设计的视角,将这些已经被激活或者即将进入场能的元素黏合在一起,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可复制的‘沈阳模式’,只有进行这样的思考,沈阳的沉浸式产业才能与城市的文化发展匹配。”
《方案》中还提到,沈阳还将依托现有的文化载体资源,以内容创意为主导,以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为载体,培育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剧场、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婚礼、沉浸式综合体、沉浸式园区、沉浸式阅读空间、沉浸式景区等,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城市中的普通人而言,当新业态劈开蓝色的波涛、鼓起白色的风帆,我们同样希望那些预设的样子能够实现,所有的愿景也都能得愿以偿!(记者 关彤)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