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山庄里,10多个年轻人身着各色古装,有的手持佩剑、有的轻纱遮面,一番唇枪舌剑,找出血洗山庄的幕后凶手……这不是古装剧拍摄现场,而是如今在年轻人中最火爆的游戏——剧本杀的游戏现场。近年来,随着《明星大侦探》《萌探探探案》等综艺节目的热播,这个来自西方的游戏在我国火了起来。
《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预估到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154.2亿元,消费者人数有望达941万。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目前经营剧本杀的门店已超过4.5万家,今年有望超5万家,甚至可能突破7万家。
剧本杀走红速度如此之快,那么它到底好玩在何处?
满足人们对“烧脑”的渴望
剧本杀的一大魅力,就在于它能满足人们对“烧脑”的渴望。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类不仅不排斥动脑,甚至有时会刻意寻找“烧脑”的机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其表述为“认知需要”,并将其补充进了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专门指代人类对于获取和理解知识、满足好奇的需求。其实,霸屏许久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孩子们追看的《名侦探柯南》、风靡世界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这些广受欢迎的文艺作品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探案、推理等“烧脑”行为的喜爱。
当游戏进入尾声,凶手的真面目被揭开、真相大白,往往是剧本杀游戏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研究人员约翰·库尼奥斯就发现,一个人体验到“顿悟时刻”的瞬间,大脑内的伽马波就会异常活跃,这意味着此时人们体验到了某种快感,这种感觉通常在品尝美食、获得社会成就等时能感受到。
有人沉浸在科学研究中,通过不断发现新知来满足认知需要;有人热衷冒险,通过向未知的世界发起挑战,满足自己对探索的追求。而剧本杀,则类似一种“安全的探险”,它让无数在都市里忙忙碌碌的打工人,能以较低的成本体验到“烧脑”的快感。
偶尔我们也需要摘下“面具”
“人格面具”由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提出,是指人们对外部世界所展现出来的形象。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份千变万化。披上工作服,你是打工人;伴侣面前,你是妻子或丈夫;儿女面前,你是严父或慈母……人生如戏,我们就如舞台上的演员,通过扮演各类角色、带上各式“面具”,逐步完成社会化。
不过,“人格面具”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面具”戴得太久了,就可能难以“出戏”。如文学家纳撒尼尔·霍桑所说,如果有人长期对自己一副面孔,而对别人另一副面孔,那么最后他自己也会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在适应各种身份的过程中,我们也很容易迷失真实的自己,把我们本身具有的、但不符合社会角色要求的部分“自我”压抑在无意识的“阴影”之中,很多我们忽略和没发展起来的积极或消极特质也一并被“掩埋”。而“人格面具”越强大,我们就越难接受自己的“阴影”部分,导致潜能受到了限制。
剧本杀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让我们短暂实现了“去角色化”。至少在游戏的数小时内,我们卸下了平日生活里的众多“面具”,放下了那些束缚我们已久的价值观和规则,让压抑许久的“自我”能喘口气。此外,如果你饰演的某个角色恰好与你压抑的内在特质相匹配,那它们就可能“重见天日”,你也赢得了一个重新认识潜在“自我”的机会。
换副“眼镜”感受世界多元性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眼界当成是这个世界的极限。”即便是面朝同一棵大树,木匠眼中它是木材、画家看到了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则观察它的形态特征。我们的社会角色就像一副“有色眼镜”,我们透过它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但“眼镜”戴在脸上的时间太久,我们就很容易错把自己眼中的世界当成那个“唯一”。而剧本杀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让我们暂时换上别人的眼镜,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多元性。
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很早就发现了角色扮演有助于人们拓展世界观,并且以此创立了心理剧疗法。在该疗法中,个体通过扮演其他角色(如家人、朋友等),来体会该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过往的行为模式,甚至激发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能。而在剧本杀中,玩家也能借由不断模仿和内化各类角色,进而丰富自己的角色目录,使自己的知觉范围得以扩大。如果玩家能将这种经验运用到生活中,或许可以获得过去未曾有过的思考模式、打开生命的“新窗”。
因此,剧本杀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演绎他人。只有用他人的眼睛看、用他人的耳朵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共情能力才能够提高,让我们从名为“自我”的孤岛中走出。因此,尽管故事是虚构的,但玩家获得的成长和感动却是真实的。这虽然只是游戏,但它仍能映射出我们人性中或美好或真实的一面,从而拓展我们人生的广度。(作者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祝 杰)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