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顺山集文化肇始苏北,7000年青莲岗文化孕育江淮,5000年寺墩文明星耀东南……中国考古学迎来了百年诞辰,南京博物院特别策划“考古江苏特展”,回顾江苏考古发展历程,致敬考古先贤,礼赞中华文明。记者近日探馆,在一系列文物中领略江苏人的生活情趣。
首次展出
8000年前的“猪猪”艺术创作
“考古江苏”展览分“实证鱼米之乡”“追溯文明之源”“探寻古国踪迹”“印证大汉雄风”等七个单元,共285件(套)文物诉说考古在阐释江苏古代文明、描绘江苏灿烂历史和回馈当下民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南博考古所副所长周润垦介绍:“因为遗址数量比较多,我们集中挑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展现江苏考古取得的历年成绩。”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展览近五分之一的文物是首次展出,“江苏的考古探源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一系列距今约6000—5000年的遗址表明,江苏所处的长江下游文明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少文物更表明古老江苏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江苏人的艺术创作更是早就出现了。”
首次展出的泗洪顺山集遗址出土的猪形鹿角器距今已有约8000年,是早期人类文化创造力的珍品。“这是具有想象力的一个艺术品,反映当时顺山集文化已经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周润垦介绍,“上面它有三个部分是浮雕的,尖尖的,其实那个是獠牙,再上面是眼睛、耳朵,雕的是野猪的模样,具有想象力的艺术品,这个艺术品就反映出8000年前顺山集文化已经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
而一把刻花鱼形骨匕,也以精美的造型,体现江苏人的艺术修养,以独特的魅力成为焦点。
搓澡还配音乐,烧烤也有滋有味
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南唐二陵……除了曾经早已熟知的各大考古发现,此次展览中,还展出了不少南京乃至江苏近两年来的新近考古挖掘成果。其中“南京五佰村孙吴丁奉家族墓”的考古项目,入围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而正式入列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徐州土山二号墓”项目,也带着东汉早中期的丰富遗存,首次来到南京展出。
土山汉墓共包括三座东汉墓。一号墓于1969年被发现,1970年由中科院考古所、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发掘,出土的银缕玉衣、鎏金兽形铜砚盒均为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目前正在大运河博物馆展出。
二号墓为土山汉墓的主墓,2014年至2020年,对二号墓的发掘就在参观者的注视下,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这是目前已发现东汉时期保存相对较为完整、获取信息最为丰富的大型诸侯王墓葬。
东汉墓葬的封土中发现大量西汉封泥,全国罕见,是一批重要的封泥文字资料。封泥全部出土于封土中,共4500余枚,主要是西汉楚国官印封泥,这是继齐国封泥后又一次重大发现,其中“内史省印”“盖溉”等为首次发现。
曾经,考古人士推测,墓主为东汉楚王刘英或第一代彭城王刘恭的可能性最大。而此次发掘中发现,墓室中出土流行于一世纪中后叶的连弧纹铜铁镜,以铺设木板作横梁支撑的早期券顶方法等与墓葬时代相符,墓中出土银缕玉衣、双重漆棺均符合诸侯王葬制。尤其是墓石上发现多处“官十四年”纪年刻铭,恰为刘英就国之年,进一步证实墓主为楚王刘英。“这也是随着考古的推进,对历史文献的纠正与补充。”该项目展策展人曹军告诉记者。
此次展出的文物,以趣味的方式处处透露着2000年前江苏人的生活气息。
由琉璃棋子与铜棋子构成的2000年前围棋,体现着古人的脑力对弈。一块搓石和陶,则是当年的搓澡工具。“中空的陶 里还装着东西,搓澡的时候会叮咚作响,搓着澡还有音乐听,很惬意。”曹军笑道。
此外,一个抽屉式陶盒也颇为引人注意。“这个类似现在的风箱,但更像是炊具,或许古人就在上面烧烤呢。”曹军说。(记者王婕妤文)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