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风暴中的小贷公司,正加剧“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根据央行10月26日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小贷公司统计数据,在营公司数量进一步锐减。但同时,三季度小贷贷款余额有所提升,这或许是行业增资潮的侧面体现。监管风暴下,巨头机构竞相增资,步步为营;而尾部机构牌照“含金量”缩水,经营艰难。不难预测的是,后续,这种分化形势还将继续加剧。
增资潮起
近日又传来新的小贷增资消息。天眼查显示,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小贷”)于10月25日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15亿元。
宜信小贷增资动作引发关注,根据工商变更记录,自2020年8月以来,宜信小贷已完成四轮增资,注册资本累计“增厚”了13亿元。
针对最新增资一事,宜信小贷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公司增资,主要是考虑到2020年11月银保监会会同央行等部门起草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网络小贷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及“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跨省公司不低于50亿元”。
“发布该征求意见稿时,宜信小贷注册资本金为5亿元,于是我们立即启动增资程序,并于2020年12月增资至10亿元,今年再次执行新一轮增资。”前述宜信小贷相关负责人称,从10亿元增到15亿元,之所以未增资到更大规模,主要是考虑对应的业务规模、产品匹配、能力建设需要逐渐调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该人士透露,未来根据实际经营、行业发展等多方考量,宜信小贷将继续进行相应增资。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网络小贷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小贷行业增资动作不断。或为满足监管需求,瞄准跨省经营,目前,包括美团旗下“三快小贷”、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字节跳动旗下“中融小贷”等公司均在密集增资,注册资本达到50亿元。
对于增资行为,中融小贷相关负责人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增资主要为响应监管政策要求,对于后续动作,中融小贷重点在于打磨产品,持续提升用户体验,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我们已经在做小微客群的服务,在起步阶段,目前看业务是健康的,未来会在监管指导下在小微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中融小贷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增资补血后,也就意味着有更多“弹药”去拓展业务,这也可从最新小贷数据侧面印证。根据今年三季度末的数据,尽管全国小贷公司数量和从业人员继续下降,但注册资本和贷款余额有所上升,其中上升较多的区域是重庆、黑龙江、四川和北京。
“三季度末全国小贷公司贷款余额环比增长了487亿元,其中重庆增长了456亿元。”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重庆小贷行业一直发展较好,其中又以巨头旗下网络小贷为主。
在于百程看来,目前,网络小贷依然被主流机构看好,但是门槛也明显抬高。今年,几家头部互联网平台提高了旗下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到50亿元,反映出几家巨头希望通过获取全国性网络小贷牌照开展金融借贷业务的战略变化。其背后或许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加强,开展金融业务成为这些平台不能放弃的营收增长点;二是开展金融业务必须持牌,获取牌照成为各家平台开展金融业务的必然选择,网络小贷虽然杠杆较低,但具有跨区域性和灵活性优势,牌照可获得性也可能高一些。
退场者众
头部公司风风火火增资,但在另一端,是尾部小贷公司的清清冷冷离场。
根据央行披露数据,小贷公司数量已降至近七年来新低。截至2021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566家,相较去年同期锐减661家,较2015年三季度末的高点减少2399家。
锐减的公司中,不乏地方小贷公司主动退场,正如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日公示的第二批拟列入“失联”或“空壳”的小额贷款公司,其中,近6个月无正当理由自行停业的小贷公司就达39家。
此类清理行为并不鲜见,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小贷监管逐渐收紧,包括湖南、天津、辽宁、黑龙江、广东等各地方金融局频频出手清理,一大批存在合规问题的小贷公司被逐步清场。
小贷公司锐减、监管不断加码,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已是意料之中。正如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指出,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股东来说,持有小贷牌照都比较鸡肋,难以发挥作用。他进一步解释道,“因为股东实力较弱的小贷公司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方式融资,实际杠杆只有一倍。因此,严监管下,一些综合实力较弱的小贷公司只能被迫退出市场”。
目前,全国小贷公司数量众多,而地方小贷公司占绝大多数。纵观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全国小贷贷款规模和公司数量都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在于百程看来,主要是因为地方小贷公司业务普遍立足地方,一方面受当地经济波动和自身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因而近几年生存压力较大,整体数量和规模都呈下滑态势。
事实上,目前地方小贷公司也存在不少展业乱象,包括放款利率过高、存在砍头息,甚至涉黑、暴力催收,展业不透明,监管困难等。“借款人很容易因为过高的贷款利率而陷入财务困境,这其实是违背监管发牌初衷的。”在王诗强看来,监管加码对一些线下违规小贷公司进行清理,实则也有利于为小贷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展业环境。
后续分化加剧
在业内看来,后续,小贷行业两极分化态势还将进一步加剧。
“一方面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巨头获取互联网小贷牌照,但与此同时,也会有更多地方小贷由于展业限制、违规展业、经营不善等原因被迫退出市场。但是,由于联合贷以及资产证券化的存在,使得互联网小贷贷款余额及风险出表,小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难以看懂、看透。”王诗强向记者坦言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则指出,近两年来,随着小贷监管不断趋严,地方小贷也面临着牌照“含金量”缩水的问题。在此情况下,部分玩家退出和市场集中度提升不难预见。他建议,对于现有玩家,特别是中尾部玩家,应该更多考量在存量市场下的竞争优势塑造问题,如果不能形成差异化定位,未来经营环境会趋于艰难。
针对小贷公司后续发展,一业内人士分析称,机构后续一是要主动加深和实体经济场景平台的融合,主动去批量获客;同时搭建线上化的贷款全流程系统,加强进件、审核、放款、贷后管理的全线上化;此外,还可抱团去建设金融科技,如风控平台、云计算平台,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记者 刘四红)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