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2021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在青岛举行。这是青岛自2008年之后再次举办该活动。对于向海而生的青岛人来说,做好海洋科普,关心海洋、认识海洋,是分内之事,也与这座城市的未来息息相关。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特色和最大的本土优势。近年来, 青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经略海洋攻势作为15个攻势之一取得了亮眼成绩。做海洋科普,青岛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内海洋科研院所众多,海洋场馆资源丰富;青岛是全国首个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城市;全市不乏海洋教育特色学校,有的还是“全国首家”,政府部门也给予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这些足以让其他地方艳羡。不过,从全市范围来看,海洋科普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各学校占有资源冷热不均;学校与海洋场馆之间沟通不够;专家学者虽多,但平时与学生接触机会很少,有的偶尔举行讲座,也不知道如何把知识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学生;在课程设置上,海洋选修课易受其他科目挤压等。这些问题难免导致尴尬。在某次全国海洋大型科普活动中,学生们踊跃提问,但青岛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都很浅显,反倒是其他部分沿海城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专业。
如何取长补短,精准匹配供需,是青岛海洋科普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学校的海洋科普尚属粗放型。在幼儿园层面,专业科普缺位。不久前,广州尝试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这种带有强制性的规定,显然有利于将科普落到实处,让科普更靠谱。在深圳,位于蛇口的海洋博物馆是免门票的,市民只要提前预约即可参观游览。而更大规模的深圳海洋博物馆作为地标项目也正在筹建中。这些显然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让资源精准匹配,不仅需要完善顶层设计,也要让目前已有的公共设施敞开大门,抑制逐利冲动,更有效地服务社会。长远来看,也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从系统上重塑海洋教育。在日本,海洋教育不只是一门课程,还纳入各科目的教学范围,从而使其全面渗透融合,让青少年得以系统学习。
破除数字壁垒,搭建大数据平台,构建全民海洋科普“共同体”。数字城市建设,为海洋科普突破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撑。在线上,可以搭建海洋科普大数据平台,动员科研机构和驻青高校适度开放数据库权限,供中小学生乃至广大市民浏览。这既能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也能在浏览中通过受众偏好给予更精准的信息匹配。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手段增强海洋科普的吸引力,比如,用VR技术“重走”海上丝绸之路;让海洋科考船接入直播平台等。在线下,可以构建海洋科普“共同体”,将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和单位聚合在一起。这既能缓解海洋科普人员不足的难题,也有利于增进海洋命运共同体意识。
打好经略海洋攻势,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发动更多力量参与进来,真正让海洋科普成为强有力的底层支撑。(王学义)
热图推荐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腾讯回应后抖音再发声明:用户数据不应该成为腾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