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增加学生阅读量和体育锻炼时间,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其中,在严把考试和毕业关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肃处理各类毕业设计(论文)学术中的不端行为,严格毕业要求,严把学位授予关,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监管制度。
1918年5月17日,《北京大学日刊》刊载了马寅初教授的文章,其在文中谈到:“窃维本校法科之所以有毕业论文者,原欲予将毕业学生以研究之机会与著书之经验也。与学生前途可谓筹之熟矣。”可见,中国近代大学实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缘由,正是基于提供研究机会和培养能力的需要。今天来看,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此种需要逐渐被研究生教育接管,本科论文学术含金量已然很低。但这不代表着本科论文就是鸡肋了。诚然,对某些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否需要论文考核值得商榷,但对于目标明确的学科门类来讲,论文仍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成果,它能真实反馈出教学的含金量,同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习能力,不管学生是否从事对口工作,这种能力往往让人受益终生。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论文划水”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被坊间戏称“学生糊弄老师、老师糊弄学校、学校糊弄社会”。每到毕业季,“复制”“粘贴”就成常态,论文代写买卖也屡见不鲜,而出于就业率等因素影响,许多高校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导致高校给人造成了“严进宽出”的印象,客观上“激励”了一些人剑走偏锋,造成了学术腐败现象,也极大降低了高校自身的教育水准。有鉴于此,去年9月,教育部就强调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严把毕业出口关;10月,教育部又规定提升论文质量,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今年年初,教育部又宣布拿出经费支持,加大对研究生论文的抽检力度,等等。种种方式,表明了对论文“严字当头”的决心。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论文从严管理,不仅是提升科研水平的有力举措,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手段。一些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表面上是学习不扎实,日常过于依赖搜索引擎,什么东西都唾手可得,从而有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倾向,但从根本上讲,是“学习就是混日子”的宽松环境所致。如果老师都不管不顾,学生怎么会有学习的自主性?如果论文总是“划水”,学生何以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的学习?高校教育不能指望学生自律,而是要通过制度机制传递压力。具体在论文方面,就应该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从而明确导师的第一责任人身份,督促高校改变“散养式”的教学状态。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进入大学的青年学子,每个人都拥有着无限可能,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希望。从取消毕业前再给一次考试机会的“补考”,到科目平均成绩达到70分才能毕业,到部分高校清退超年限的研究生,一句话,高等教育正不断释放出“严进严出”的趋势。对于广大高校和学生而言,唯有抓住趋势,方有美好未来。(扶 青)
热图推荐
对话网络作家何常在:网络文学的说法早晚会消失,只
以匠心打造精品 树立优秀网络文学典范 2019年优秀
董明珠江厦桥东闯红灯 交警:这是一次误识别
浙江“最多跑一次” 法国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