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拜泉县,三北防护林守护着牧场,使这里免受风沙侵蚀。 |
大地增绿,百姓增收。我国已实施40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今年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三北地区森林植被稀少、风沙危害极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极为脆弱,土地生产力极低,每公顷农田粮食产量仅为2000公斤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生机。
据统计,三北工程实施40年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活立木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33.3亿立方米。
“既解决了叶子问题,也解决了票子问题”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全县沙化土地面积曾高达76%,面临着沙进人退、举县搬迁的生存危机。
经过40年的持续治理,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0.3%提高到如今的52%,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江南米粮仓”。
山西右玉、河北塞罕坝、内蒙古库布其、新疆阿克苏……在这一个个生态修复、发生巨变的地区,都能看到三北工程的显著成效。
4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三北工程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这个生态工程作用巨大,使三北地区的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说。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显示,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天下降为2.4天,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年入黄河泥沙减少4亿吨左右,工程区年均增产粮食1057.5万吨,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河北省燕山工程区的浅山丘陵地带,“山顶松槐,山间干果,山脚鲜果”的绿化格局层次分明,形成了立体配置的种植结构和长短效益结合的经营结构,经济收益是一般山地造林的10多倍,大大提高了山地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从种植纯生态林来恢复和保护生态,到形成生态林与经济林并重的格局,既解决了叶子问题,也解决了票子问题。”河北省林业厅厅长周金中表示。
在三北工程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很明显。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国华,多年来带领社员栽种大量松树和杨树,绿化了荒山野岭。在此基础上,栽植以板栗为主的各种林木20多万亩。目前,年销售板栗3000多吨,为社员增收3000多万元,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人,在绿水青山中找到了金山银山。
“三北工程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战略性决策和大力支持。比如,在工程启动当年,国家安排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这在当时是国家财政能拿出的一大笔钱。”张建龙表示。
张建龙认为,三北工程的主要经验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了共同推进生态建设的强大合力;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深入挖掘和释放林业草原的多种功能与效益,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保持、优化、构建和恢复了自然生态系统;紧紧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国家得绿、社会得益、主体得利”相统一,不断吸引更多建设力量投入建设绿色家园的行列,为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注入了新动能。
生态治理任重道远,一些地区防护林老化、退化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是东北区域治沙重点县。记者今年夏季在这里采访时看到,沿途的连片林木郁郁葱葱,远处起伏的沙丘被灌草压住,几乎看不到沙地的影子。
“其实科尔沁沙地已经恢复成了科尔沁疏林草原。可见,沙地的生态修复是可行的。”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秦秀忱说。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彰武植树造林也面临不少突出难题。例如,早年种植的防护林以杨树为主,目前已经老化,而且木材质量较差。当年老百姓之所以喜欢种植杨树,是因为其可利用枝条扦插方式种植,因此成本较低;而种植樟子松等材质较好的树种需要人工繁育种苗,技术要求高,相应成本也高很多。
彰武不少地方,正在用樟子松、五角枫等长寿且易成材的新树种来替代杨树。但在替换树种的过程中,一些种植户遇到了资金瓶颈。彰武县委副书记杨羽表示,三北工程处于五期,目前每亩提供500元补贴,比之前的300元提高了不少,但实际造林成本要高于800元,两者之间还有较大差距。“三北工程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以解决提升林木质量、人工成本增加等问题。”
虽然生态状况在改善,但三北地区仍然是我国林草植被最稀缺、生态系统最脆弱、生态产品最短缺、生态灾害最集中的地区,生态治理任重道远。三北区域生态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09个百分点,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的83.7%,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67%;区域生态资源质量不高,大部分省区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经治理修复的生态系统结构还不稳定,一些地区防护林林分老化、退化、遭遇有害生物侵扰,影响着综合效益的发挥;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难度增加,成果保护和巩固压力不断加大。
推进生态建设,三北地区也有自身优势。目前,三北地区还有宜林地面积近4000万公顷,占全国宜林地面积的68.7%;全国近50万平方公里可治理的沙化土地,90%集中在三北地区;三北地区有1000多万公顷农田,15亿公顷草场急需防护林保护。这些都为三北地区林业草原事业发展特别是三北工程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一步以增加林草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
继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后,如何建设好这座绿色长城?
张建龙表示,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推动全国造林种草重心向三北地区转移,力争三北地区每年完成造林5000万亩以上,尽快补齐生态短板;同时,转变工程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林场和百万亩防护林基地,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
陕西省延安市按照“整流域治理、规模化推进”思路,坚持一座山接着一座山治、一条沟接着一条沟绿、一代接着一代干,如今全市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5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46.3%,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减轻,年入黄河泥沙量由2.58亿吨减少到0.31亿吨。延安市领导表示,下一步,还要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不断提高林草资源总量。
三北工程既是一个兴林工程,也是一个富民工程,需要做到生态美和百姓富和谐统一。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群众在水土光热条件好的地方大量营造经济林,目前全地区林果总面积达450万亩,年产值130.8亿元,农民一年林果纯收入达4530元,直接带动1.27万户、6.3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当地还将不断引进果树新品种,提高种植技术,进一步拉长林果业产业链,并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推动三北工程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下一步,三北工程将以建设美丽三北为目标,以推动林草资源总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筑更加稳固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张建龙介绍,力争到2020年,将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4%左右,草原质量继续提升,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建成;到2035年,提前15年完成工程总体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林草质量明显提升,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三北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在风沙区、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华北平原区建成功能完备的生态安全屏障。
热图推荐
董明珠江厦桥东闯红灯 交警:这是一次误识别
浙江“最多跑一次” 法国人点赞
湖南益阳公务员古风辞职信在网络上传开
北京发现野生兰花新种 刷新世界“无喙兰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