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信号是消费活跃度。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这次黄金周出游人次达到了7.26亿人次。几乎中国一半人口“人在旅途”,国内旅游收入近60亿元。而在2010年,中国国内出游人次仅为2亿人次。8年间,中国居民的消费活跃度翻了四番,对比其他任何一种商品或服务,均未达到这样的活跃度。以旅游消费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的属性与特点不同,在服务消费方面主要要看它的活跃度,也就是量的增长,然后才会去观测量增长背后的消费额增长情况。这次黄金周传递的一个明显信号就是服务消费的活跃度继续保持递增之势,说明服务消费的增长稳定,预示着为未来积累了较大的消费额增长。
第二个信号是消费分级。
之所以说“消费分级”,而没有提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这两个概念,是因为,从这一次黄金周的消费现象来看,中国消费者对耐用商品(比如住房和汽车)的消费需求在下降,黄金周期间的房市和车市和几年前相比几乎是“凉凉”了,而对“非耐用服务”的消费需求却稳定增长。这一从黄金周中透露出来的“消费分级”现象极其值得关注。人们与其去争论消费偏好上的升级和降级,更为重要的是要认清楚消费者在耐用品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上的结构变迁规律。耐用品的消费常具有投资功能,而非耐用服务的主要功能是享受功能,从这个特点可以看到对“非耐用服务”的偏好喻示着生活质量。
实际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面临“门槛效应”。在消费者的收入达到门槛值之前会更倾向于具有投资功能和保值功能的耐用商品,比如住房、汽车、首饰。而当消费者的收入越过门槛后,为了追求生活质量则会偏向于那些具有享受功能的服务产品,比如旅游。因此,可以从黄金周现象中做一个信号研判,就是中国现在的消费分级到了一个关键点,国家的政策和企业的战略可以将这个关键点作为参照系。
第三个信号是消费的乘数效应。
旅游业也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按照1:5的乘数经验值,这次黄金周的国内旅游的60亿收入,至少能带来300亿的综合收入。因此,旅游业发展所传递的一个信号就是,如果中国经济能够通过黄金周、假日改革等各种措施,转移到具有强大乘数效应的服务业上来,那么,中国经济势必将更快完成换挡期。
通过这些信号,可以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消费发展趋势做一些基本的研判。
首先,可以对消费的“头马效应”保持更强的信心。三驾马车当中,投资和出口这两匹马在之前跑得更快一些,但是在未来,消费将作为“头马”,起到引领投资结构升级和促进外贸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这也提示人们,可以更多关注资本市场上的消费板块,尤其是服务消费板块。这个领域值得在中长期看好。
其次,消费引领投资从“硬投资”向“软投资”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消费的引领作用将十分显著。之前的财政投资更多地投向“铁公基”等基础设施,但是,未来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服务化,对公共服务的投资会越来越旺盛。这种由消费促进、服务拉升和生活质量引领所带来的“软投资”能够有效提高中国经济的TFP(全要素生产率)。
最后,旅游消费的多样化将有力提升未来中国城镇化的质量。原来的旅游消费热点是在渠道消费方面,比如说对OTA(线上旅行社,如携程、同程)的产品购买。但是这次黄金周中体现出的旅游消费趋势显示,旅游消费从一线城市迅速往二线甚至三四五线城市扩张,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城市正在成为旅游热点。这样的消费流变化和经济流变迁将引导未来的城镇化建设,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建设,使其摆脱千城一面的硬件建设思路,转向寻求发挥自己的文化特性和地方底蕴,寻求内涵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以此承接多样化的消费升级潮流。(魏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海外网特约作者)
热图推荐
北京发现野生兰花新种 刷新世界“无喙兰属”记录
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一鼓作气”
国家旅游局:端午假日前两天出游人次高达6630万
6月新规:贩卖个人信息入罪 新媒体纳入互联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