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老旧居民楼外墙,一名身材瘦小的男孩身系长绳,站在5楼阳台的外婆和舅舅则拽着绳子另一端,将其吊着下放到3楼住户的遮雨板上,目的是为了救一只被困在遮雨板上的小猫。楼下聚集了大量围观者,有人掏出手机录视频,有人朝靠近小猫的男孩紧张喊话叮嘱安全……救猫的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10分钟。万幸的是,人和猫,都平安。这是1月5日下午发生在四川南充蓬安县城的一幕。事后,有网友指责视频里的男孩外婆为了救一只猫,竟然置小男孩的安全于不顾。
这件事在经过视频传播后,最终成了一个网络热点,也让人颇为意外。客观说,多数网友反对这样的行为,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将这样的做法动辄上升到“有些人就不配当家长”的高度加以批判,未免有些上纲上线。
事实上,从报道可以看出,事前孩子的外婆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的,并且专门买了绳索。虽然做了这么多,但还是存在危险,更不值得提倡。不过,给这样的行为立一个“猫比孩子更重要”的虚假靶子加以批判,未免不是典型的“键盘侠”思维。这位外婆的举动,实在不该承受如此大的网络压力。
孩子的安全当然重要,这一点无须再辨析。这种安全的评估,还是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下来看待。前不久,某综艺节目推出的“救猫”还是“救画”的话题引发关注。这其实是为了追求话题度,而设置的一种极端、对立情形。然而现实中的外婆将孙子吊下楼救猫,一旦抽离了具体的情境,仅做价值观上的评判,它所激发的公众反应可能是过度的,也可能是过剩的“道德热情”。
新闻报道中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在救猫现场有不少邻居对孩子的安全表示担心。这种在场的担心和网络围观放大后的斥责,其实是两回事。前者是真正担心孩子的安全,后者可能更多只是出于对行为本身的反对,甚至还泛泛到对整个老年群体的“偏见”。这样的差别其实应该提醒我们,在网络围观时,还是得结合具体的情境,一味地批判,最终可能偏离真相,也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不公。
比如,这起事件中,大多数人首先看到的是孩子的安全,这当然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孩子外婆的行为背后所展现出来的温情和善意,却恰恰被忽视了,而这种情感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就未必不重要。
当然,此事的围观,回归到监护人责任的理性探讨,确实是有必要的。而事实上,当地社区居委会干部得知此事后曾找过孩子的外婆,在询问事情经过后,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这就是一种去情绪的、必要而适度的公共态度。因此,此事之于公众来说,与其说是一堂安全警示课,不如说是一堂围观教育课。(作者:任然,系媒体评论员)
热图推荐
患者在“便民药房”购高价药引关注
美B-17轰炸机坠毁已造成至少7死8伤 伤者已送医
多哈田径世锦赛苏炳添、谢震业百米惊险晋级
三代考古人的“中国最早王朝”的探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