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认为,报告全面介绍了人民法院5年来开展刑事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从案件审理过程和重点惩治类型看,刑事审判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打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社会不良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报告讲成绩全面客观,讲困难和问题实事求是,讲措施和建议切实可行。审议中,与会人员从加强审判队伍建设、统一案件审判标准、扩大典型案件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法官专业性
张苏军委员建议加强审判力量配备,特别是对刑事审判法官要加大培养力度。他说,“扫黑除恶”已经将近两年时间了,大量“扫黑除恶”案件都压在法院系统,这方面更需要加强指导,组成专职队伍来完成“扫黑除恶”繁重的审判任务,同时尽量减少或者最好不出现案件积压,出现了尽量减少,及时疏通。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王俊峰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减少冤假错案和营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人多案子多的现实下,更应考虑司法审判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韩梅委员建议,报告在措施建议部分增加“基层党建工作”的相关要素,进一步增强刑事审判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韩立平委员注意到报告中提到的队伍断层的问题,“有的法院刑事审判力量有所弱化,业务骨干流失严重,队伍出现断层”,他说,队伍建设是最高人民法院今后工作中需要特别加强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建议有关方面要关心和支持法官队伍建设。
李锐委员说,刑事审判的特点决定了这个行业需要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队伍。他建议调优配强刑事审判力量,不断提升刑事法官的政治意识,提升他们正确适用法律、合理驾驭庭审、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刑事审判队伍。
出台司法解释统一审判标准
万鄂湘副委员长发言时说,在调研过程中听到律师和当事人反映,刑事审判中存在类案不同判、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涉及最多的就是醉驾入刑,这类案件占刑事案件的比例很高,但是判案的标准不统一。他建议出台统一的司法解释,统一审判标准。
李钺锋委员建议进一步细化和明确黑恶势力犯罪的证据裁判标准和法律政策标准,规范证据收集、审查、运用工作,统一裁判标准和尺度,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每一起涉黑涉恶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王洪尧委员认为,应该下功夫解决同案不同判的问题,要通过加强统筹、加强统管、加强统领、加强统一审判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
加大案件宣传引导社会舆论
陈竺副委员长建议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培育专业化意见领袖,用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
郑功成委员认为,目前法院在审判工作方面进展大,在司法案件的宣传方面却主动作为不够,有多起冤错案件得到了纠正,却没有很好宣传,公众了解更多的似乎还是司法不公。纠正冤错案件,像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力反腐一样,无损于司法机关的声誉,反而会增强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郑功成指出,很多案例如污辱英烈案、收购玉米案等因为新媒体产生发酵的作用,大家只注意到前端而没有注意到后端,这就应该大力宣传。审判结束后不宣传,不利于引导社会行为。如社会保障领域的很多欺诈案件,法院判了不少,但通过媒体广泛宣传的并不多。在各种八卦充斥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时代,法院要在宣传司法案例方面更有作为,这次报告附的案例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社会正气才能够持续得到弘扬,社会行为才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引领。
乃依木·亚森委员说,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不仅要体现在惩治犯罪上,更要体现在预防犯罪上。法院刑庭要积极主动和社区、村民委员会、基层调解组织等基层单位联系,多开展法律宣传、以案说法答疑解惑等活动,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尽可能挽救因不懂法而无知犯错的群众,从源头上降低犯罪率。
李锐建议,对典型案件公开宣判、公开报道,增强法院审判权威和公信力。
王长河委员说,依法治国最重要的一个检验指标是看全民守法意识。因此,他希望“两高”能在普法上多做一些工作。
加强责任追究防范冤错案件
李锐提出,要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完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刑事案件质量,防止冤假错案。
此外,还有不少委员提出了很好的改进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建议。鲜铁可委员建议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在刑事审判中的应用,他说,目前刑事审判中很多地方出现案多人少现象,从前年开始,有一些地方法院,包括上海、江浙等地已经开始探索刑事审判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建议加快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这样既可以减轻审判人员的工作量,又可以提高审判的公正性,减少法官的自由裁判权,把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尽快地、全面地推开。
何毅亭委员和邓凯委员建议更加关注侵害妇女儿童及未成年人权益的刑事案件审判工作,以有效的审判工作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性侵儿童、校园欺凌及危害校园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
何毅亭建议总结圆桌审判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更多适应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健康成长需要的刑事审判方式。(记者 张红兵)
热图推荐
桂林兴进颐景城违规预售 “只差一个预售证”
北京市市级冰雪示范校总数明年将达200所
数字技术成为文旅融合的“发动机”
对话网络作家何常在:网络文学的说法早晚会消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