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幽篁,满场白沙,几片条屏。这是一场魏晋名士的悲剧,也是一场战国刺客的悲剧,由神秘古琴曲《广陵散》连接,暗含危机的优雅清谈与颇像游戏的激烈打斗相继上演……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任艺术指导、作家庞贝编剧的话剧《广陵绝》,9月15日至23日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演出。这部风格别致的新作,尚未开演票即售罄,北京文联日前主办的研讨会上也受到了专家关注。
话剧《广陵绝》最大的特色,是将“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为好友辩诬之死与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为报恩刺韩之死进行“同构”拼贴,其纽带是嵇康临刑前弹奏的一曲《广陵散》,因此曲讲述的就是聂政刺韩之事。
据主创介绍,剧中既有对中国传统道义精神的展现,又有对生命与自由冲突的反思,更有对人主体意识觉醒的探讨。
“琴与剑是此剧两个重要的舞台意象,也是道义理念的载体和镜像,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庞贝说,“嵇康的回归自然之道契合现代文明的社会发展理念,聂政的一诺千金之义也与商业社会所尊崇的契约精神相通。”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平看来,《广陵绝》与近年来同类题材作品相比,角度颇有新意:将源自司马迁《史记》的聂嫈冒死葬弟故事与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相映照,在中西方文化连接的国际视野中,展现人生选择和人格人性,赋予历史题材以现代价值。
“我在这部作品里看到了对生命的悲悯、对人性的拷问,以及在我们现世生活中越来越缺失的侠气与仙气,这正是中国古代士的精神,是一种中国式的高贵。”戏剧导演、希腊语高级翻译罗彤说,“生死抉择最能引起恐惧和怜悯,并由此带来情感的升华。这也是古希腊悲剧的精神。”
“我看《广陵绝》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创作者将古希腊的美学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结合,突出了悲剧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庆梅说,“创作者找到了,他们找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牺牲’,而且为此找到了一种风格化的呈现方式。”
《广陵绝》的舞台呈现具有中国古典写意风格:表演充满古风古韵,舞美以白色为主基调。三排六组十二面白色条屏随风摇曳,衬托出魏晋名士的飘逸风度;人物在满铺的白沙上暴走、奔跑,“三人成众”的撒沙扬沙,以及下沙形成的“沙幕”,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
“这个戏美学的格调起点比较高,舞台呈现上非常优雅,但其中也有很暴烈的元素。”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彭涛说,“一方面是这种白色调的淡雅和优雅,另一方面是黑色调的死亡和牺牲。导演显然是力图实现这两种美学情调的融合。”
文艺评论家、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说,《广陵绝》是一部走心的戏,写的是魏晋风度,是文人风骨。“我喜欢目前的舞台呈现:满地的白沙,几道垂下的白色帘子、竹子等布景所营造出的舞台氛围就是具有文人风骨的氛围。”
另据介绍,剧中使用了两个版本的《广陵散》,一是著名古琴家管平湖演奏版本,二是“国风美少年”改编版本,后者的电音元素增加了该剧的现代感和先锋性。(史竞男)
热图推荐
董明珠江厦桥东闯红灯 交警:这是一次误识别
浙江“最多跑一次” 法国人点赞
湖南益阳公务员古风辞职信在网络上传开
北京发现野生兰花新种 刷新世界“无喙兰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