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发布《旅游企业复工复产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各类旅游企业中,酒店的复工率最高,其次是景区,旅行社和其他类型文旅企业复工率相对较低,主题公园几乎还没有复工。在线旅游企业则逐步推出各种预售产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后逐步复兴的市场,在产品升级、营销升级与产业智能+三方面迎来挑战和发展机遇。
为了解当前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以及民众的旅游消费意识,由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阿里巴巴集团联手共建的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于3月上旬实施了专项调查。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其中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共计调查了331家企业,民众旅游消费意识调查样本量为1000。
调查显示,旅游企业对2020年度经营状况预期有大幅度亏损的占52.9%,有10.8%预期可能破产,21.7%略有亏损,9.4%持平,预期有盈利的企业只占5.2%。
调查认为,疫情导致旅游行业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漫长的恢复期。对于大部分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需要尽快取消对于普通民众的过度隔离政策,并且尽快恢复铁路、航空等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转,确保员工能够尽早回到工作岗位。文旅主管部门应积极呼吁,快速推动旅游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疫情对旅游企业用工的影响也非常显著,调查结果显示,有裁员的企业占27.7%,降薪的企业占16.2%,采取停薪留职的占10.5%,18.9%的旅游企业停止招聘,没有变化的占26.7%。
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各省会城市、直辖市及主要旅游城市都先后推出了支持旅游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的相关措施。其中,设立旅游行业纾困资金、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发展在线旅游、鼓励A级景区实施免费开放等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举措。
调查预测,5月,民航、铁路、公路等客运量可能逐步回升,6月反弹趋势才会进一步明朗。其中,国内旅游特别是短程旅游率先恢复,出境旅游很可能要到下半年甚至明年才会逐步恢复,入境旅游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调查认为,疫情期间,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互动化的生产方式成为行业发展主要特征,网络视频、网络音频、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等数字文旅呈现更为明显的发展优势,将加速旅游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社交化阶段的转型。
调查认为,疫情给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冷静期。疫情的发生,会让一些核心能力不强的企业率先退出市场,从而使旅游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疫情也会催生一些新的业态和模式,重塑人们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旅游企业要看清外部发展环境和趋势,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才有可能在疫情过去后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热图推荐
患者在“便民药房”购高价药引关注
美B-17轰炸机坠毁已造成至少7死8伤 伤者已送医
多哈田径世锦赛苏炳添、谢震业百米惊险晋级
三代考古人的“中国最早王朝”的探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