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字令人瞩目:许昌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80%以上,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市的96.98%,进出口总量占全市的88.8%,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90%;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达到6家,森源集团、鲜易控股、黄河集团等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数量居河南省第1位,占全省入围企业的近1/3;境内主板及新三板上市企业达到28家。这样的成绩,就算拿到沿海发达地区也毫不逊色。
一份报表振奋人心:2016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078.1亿元,同比增长14%,分别高于全省、全国8.1、10.8个百分点。2017年,许昌市民间投资完成2231.1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91.8%,高于全国31.4个百分点。许昌市民间投资持续保持良好态势,成为河南省民营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民间投资不断加速的“秘笈”是什么?“厚植沃土万木兴,每一棵参天大树下必有一片沃土。许昌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民营企业家们如是说。
企业培育: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态势喜人
森源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鲜易控股成为行业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智慧冷链物流平台,黄河集团是亚洲最大人造金刚石生产企业,瑞贝卡公司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发制品企业,西继迅达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电梯制造企业,鑫金汇集团是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再生金属加工企业,远东传动轴是全国传动轴行业的龙头企业……
一大批冠军企业,让许昌的民营经济发展声名鹊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来许视察时给予充分肯定:“你们这里就像当年的温州,到处迸发着活力。”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许昌市坚持企业与企业家“双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制定实施了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大企业集团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7个行动计划,政府出资定期举办座谈会、企业家沙龙、企业家培训等活动,帮助企业家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力争到2020年培养杰出企业家10名以上、优秀企业家100名以上、成长型企业家1000名以上。
与此同时,许昌市从融资、上市、技改、产业配套等方面,助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出了一支以优秀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家群体,形成了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高新技术企业“占领高地”的良好发展局面。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近24万户,其中,民营企业5.7万家,同比增长18.4%,超百亿元民营企业6家,4家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占河南省的近1/3;森源集团短短7年时间,主营业务年收入由十几亿元突破400亿元,黄河、众品、鑫金汇等民营企业突破200亿元,成为各自细分行业内的“单项冠军”,连续多年投资增速超过18%。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近年来,许昌市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培养和企业家素质提升,每年举办2期专题培训班,组织优秀企业家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接受培训;定期邀请专家教授来许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去年以来先后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莅许授课10余次;积极“走出去”,组织部分优秀企业家和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负责人到国外开展学习考察。
2016年以来,许昌市共培训企业家2000余人次,其中到高校参加培训班400余人次,外出考察200余人次。
民间投资:龙头带动、集聚发展、延链补链,投资方向更明确
判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民营企业竞争力和民间投资活跃度是一项重要指标。
近两年,许昌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对标国际先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着力提高民间投资质量。许昌市瞄准德国先进制造业,引入德国“工匠精神”,把“德国工业4.0”嫁接“中国制造2025”,把“德国质量”嫁接“许昌速度”,创造了许昌市中德合作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许昌市与德国前国防部部长鲁道夫·沙尔平,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德合作机制”,仅2017年双方“你来我往”就达14次,落地项目10个、新签约项目25个、新增合作意向29个,不仅提升了许昌制造业发展水平,拓展了投资领域和投资空间,也带动了许昌市民营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弘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质。目前,许昌市被工信部批准设立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全市共签约对德合作民间投资项目37个,其中12个项目已落地。
在民间投资引导方面,许昌市坚持“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科学引导民间投资方向。
注重龙头带动,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孵化、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发展。许继集团孵化出的企业多达26家,其中许昌智能成立8年来产值和利润保持年均30% 以上高速增长,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智能配用电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能源互联网服务商。森源集团从10万元的小开关厂起家,经过26年“滚雪球式”发展,现已成为全国电力装备行业的主力军,并带动关联企业114家,电力装备产业投资总额突破300亿元。
注重集聚发展,目前许昌市拥有省级产业集聚区10个,集聚区内企业总数近3000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许昌电梯产业园以西继迅达为行业龙头,集聚整梯制造及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20余家,投资连续10年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
注重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链向两端拉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首山焦化投资45亿元引进高纯度硅烷气技术和电子级多晶硅技术,从最初的煤焦化产业,发展到硅烷气、多晶硅,再到单晶硅片、光伏产品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高纯硅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有望发展成为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和人才。
转型发展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很多民营企业有转型升级的意愿,但由于受各种因素所限,往往不知道怎么转、往哪儿转?为帮助企业走好转型发展道路,市委、市政府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借助“德国工业4.0”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许昌市先后组织90余家企业,6次赴德开展洽谈,并参加在德国举办的“一带一路”中德企业对话会、中德合作座谈会、德国国际铝工业展等专题活动,与德国企业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通过积极开展对德合作,共推进落实合作项目31个,目前大森机电并购德国GTA公司建设高端机械设备工业园项目、统一电器与德国克莱斯公司合作的冷藏车项目等先后实施,极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同时,许昌市坚持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充分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激情,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许昌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许昌英才港,设立15亿元许昌英才基金,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级人才15人,近5年累计拿出2亿元重奖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全市8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民营企业占比都在90%以上。
许昌市支持民营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科研院所合作,提高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森源集团在清华大学设立“两部”“两院”(即战略投资部、国际业务发展部,核电电力装备技术研究院、电动汽车技术研究院)。鲜易控股在北京中关村设立鲜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继集团年专利申请量突破600件,黄河集团等企业创新投入占经营收入的比例在5%以上。据统计,去年全市民营企业专利申请量近7000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
热图推荐
北京发现野生兰花新种 刷新世界“无喙兰属”记录
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一鼓作气”
国家旅游局:端午假日前两天出游人次高达6630万
6月新规:贩卖个人信息入罪 新媒体纳入互联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