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东区: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
首页 > 原创 > 聚焦 > 正文

沈阳大东区: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

来源:辽宁日报 2021-10-25 15:01:45

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沈阳大东区: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

大东区时代公园。 大东区委宣传部提供

上通北盛汽车生产线。

市民在“会客之仪”口袋公园演奏乐器。

拜澳泰克(沈阳)生物医学集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记者 金晓玲 丁冬

核心提示

近悦远来、乘势聚势,是今年以来沈阳市大东区经济建设的生动写照。

一边,华晨宝马产品升级项目新五系工厂扩建工程顺利完成;上通北盛CUV车型项目全面开工;波森四期、仕天新材料、敏能U12蓄电池盒总成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另一边,正威大东新动能材料产业园、砂之船奥特莱斯、京东超级体验店和数字城市等一批强牵动力、高附加值的优质项目相继签约落户……

今年前三季度,大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9%,三项指标增速均在全市排名首位。

势寓于形。在辽宁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大东区明确站位,锁定“到2025年,打造成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全速进发。

树牢产业立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牵动,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大东区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提速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夯实产业支撑。

起势

资本项目纷纷“落子”

“十四五”开局之年,大东区频成焦点。

8月26日,大东区与世界500强企业——正威国际集团就正威大东新动能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

业界对此高度聚焦,不只在于高达百亿元的项目投资额,更为意义深远的是:有着深厚工业积淀,作为沈阳唯一“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百强主城区”的大东区,与全球最大金属新材料研发生产企业正威强强联合,必将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沈阳乃至辽宁稀土和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用投资投票的,不止正威一家。6月,大东区主要领导率队赴成都、重庆、上海等地,与招商目标企业逐一对接洽谈,收获颇丰。

在新兴产业领域,砂之船奥特莱斯商业项目、京东超级体验店和数字城市项目,以及与合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约1万平方米的徽商产业园及科大讯飞东北地区总部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签约。

与此同时,大东区传统优势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也发展强劲。长友供应链打造的世界级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工厂“宝马G18车轮装配项目”、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瑞诺司集团在华投资建设的首个项目接踵投产,一批增资扩产项目相继落地。

项目纷至沓来,彰显了资本对于在大东区发展的坚定信心。梳理项目特点不难看出,“十四五”时期,大东区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区域产业多元化发展蓄力。

乘势

锁定目标化优势为胜势

作为“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百强主城区”,大东区产业特色十分鲜明。区域内聚集华晨宝马、上通北盛、华晨中华、华晨雷诺金杯四大整车厂,以及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奥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百余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

汽车产业支撑有力的同时,大东区坚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商旅融合元素更加丰富,东中街、龙之梦商圈业态提档升级,大悦城成为全市客流量第一的购物中心,小米之家旗舰店以及华为、乐高、喜茶等东北首店相继落户东中街,创新模式打造大东路历史文化街区;新兴产业引擎更加强劲,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居全市首位,涌现出沈大内窥镜、拜澳泰克等行业领域“隐形冠军”。

“十三五”期间,大东区发展量质并举,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稳居沈阳市前两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至12.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97.4%,跃居全市前列。

按照省、市发展规划及部署,大东区秉持新发展理念,释放新发展动能,构建新产业支撑,努力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聚势

多点发力走出特色转型之路

积尺寸之功,筑发展之基。“十四五”开局之年,大东区扎扎实实起步,加快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把控关键点,积蓄转型动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瞄准“2+3+4+3”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通过“老”“原”“新”有机结合、相互支撑,致力走出一条独具大东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立足支撑点,做强既有动能。布局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市场份额;打造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品牌,建设智能网联公交示范线路和汽车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加快培育汽车金融等新兴业态。

厚植增长点,激发内生动能。精准抢抓消费热点,建设国际化东中街新型消费商圈;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和文旅消费街区;提升城区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地标;创新文旅消费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形成多元“文化+”新业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培育智慧物流园区。

补强薄弱点,壮大新兴动能。前瞻性布局科技产业,完善以“人工智能+智能网联”为方向的科技产业链条;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企业孵化链条……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大东人正并肩携手、砥砺前行,用实干擘画美好未来。

链接

实力大东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总量稳居沈阳市前两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97.4%,跃居全市前列。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2020年更是荣膺辽宁榜首,同时荣登“全国百强主城区榜”,成为全国工业和主城区“双百强”。

新兴产业发展强劲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8.9%,居沈阳市首位。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深化“万人进万企”活动,在全市首开商协会服务制度化、阵地化先河。宝马项目“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和带方案出让“七日工作法”成为全市样板。“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依申请办理事项可网办率达100%。

管理有序成为常态

坚持“和谐、全域、长效”创城理念,以文明城、卫生城建设为契机,全域实行环卫市场化改革,万泉街道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洪家光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实现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未来五年,大东这样做

围绕构建“两区、三轴、八片区”空间发展定位,突出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品质提升、生态优先、民生共享战略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升级键”,全面深化“一网通办”工作,持续推动“一件事一次办”等举措落地生效。大力推行审批“极简模式”,深化“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和“七日工作法”应用普及。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品牌,建设智能网联公交示范线路和汽车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推动网联汽车、无人驾驶、车路协同一体发展,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开展“全面小康兜底行动”,惠及低保、特困供养、低收入家庭及特殊困难家庭。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

今日大东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城区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这背后,是大东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区域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

过去五年,大东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开展“十街十品、百社百特、千人千红”“办好开门一件事”等党建活动,打造党组织书记“月述月评”党建品牌,在全区各党组织中开展“一座堡垒一面旗、唯旗必夺争先锋”亮旗活动,全面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从选优、育优、培优三个环节入手,开展“需求选拔”工程,干部年龄结构更加合理;针对各层次、各年龄段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干部队伍专业素质整体提升。

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十四五”时期,大东区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铸魂,夯实振兴发展的思想基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践行“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切实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

把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作为基本功、必修课、看家本领,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四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贯通起来,深刻感悟思想伟力、汲取真理力量,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党性修养。

亮旗,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在全区各级党组织深入推进“一座堡垒一面旗,唯旗必夺争先锋”亮旗活动,把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小康兜底行动”、经济指标增长、绩效考核指标、争创省、市级荣誉等方面作为“夺旗”目标,通过提升工作预期,树立高水准“夺旗”目标,不断提振全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永争上游的进取心,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实现党建业务双促进、双提升。

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统筹推进国企、机关、社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有效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行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将各党组织“月述月评”等活动与绩效考核的科学化、精细化挂钩,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积极稳妥推行“一肩挑”,强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选优配强、管好用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务干部。

培英,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和素质能力关,统筹用好各方面、各层次、各年龄段干部,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梯次配备。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各环节障碍,加大跨领域交流力度,推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深入实施“育菁培英”工程和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计划,注重“蹲苗”磨砺,有针对性提升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七种能力”,推动干部练就过硬本领。充分发挥干部实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促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更好鼓励干部担当作为。

亮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更严更细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完善监督制约体系,深入推动“两个体系”建设,把监督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督促党员干部用好权力。

强化巡视巡察成果综合运用,推动巡察向基层延伸,实现高质量巡察全覆盖。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惩处涉黑涉恶“保护伞”,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民生实事绘就幸福图景

累计新增就业7万余人,发放创业贷款1.9亿元;新建教育项目8个,改造提升项目367个,直接惠及全区5万余名学生。改造老旧小区69个,485个老旧小区引入保障型物业……“十三五”以来,大东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功夫做实民生“里子”,累计投入民生支出174.2亿元,用心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灵活,保障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大东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累计新增就业7万余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近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发放创业贷款1.9亿元,帮助2100余人实现创业。

多措并举,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大东区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公共文化等方面发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完善“一街一中心”功能布局,推进13个医联体签约建设,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完成32个棚户区改造,4123户回迁群众乔迁新居。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新建36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投入运营。升级改造区文化馆,新建区少儿图书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站功能,打造“一足一篮一乒乓”体育阵地。

提升效能,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一网一格多功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130个社区(村)全覆盖,并成为“枫桥经验”沈阳版本在全市推广。依法治区工作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加快建设,“七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平安大东”建设成效显著,打击刑事犯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突出,有效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成功率达100%,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建管并重,城区面貌明显改善。共新建、整修城市道路173条,高效完成重点村屯道路改造提升,城区道路更加畅通。整治背街小巷78条,铺设维修管网520公里,改造街路积水点13处。多元化新增机动车泊位5.4万个,缓解“停车难”问题。清理市容“八乱”10万余处,拆除违建92万平方米,万泉街道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洪家光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实现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新建及改造绿地95.4万平方米、绿化景观项目20个,新建及改造提升口袋公园110座,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

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环境更加优化。治理“散乱污”企业151户,1919户居民全部完成散煤替代,全面启动华润热电环保搬迁,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2天,PM2.5浓度降低26.8%,小河沿路国控点位退出全省大气重污染区域。实施辉山明渠生态整治、山梨河生态修复工程,黑臭水体整治“八步工作法”成为沈阳治水经验。

兜牢底线,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大东区启动了“全面小康兜底行动”,“点对点”制定精准帮扶救助措施,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70个。同时,针对低保村民已进入城市生活的实际情况,推出低保救助“城乡一体化”政策,把70余户农村低保家庭全部按照城市低保救助标准实施救助;对28户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实施集中供养;将临时救助标准进行了上调,从最高每次5000元上调到1万元。

优质软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这是一次让人感到惊喜的高效审批体验。

土地摘牌当天即拿到两个证,四天办完168份要件。惊喜就发生在德科斯米尔汽车线束项目,今年4月,德科斯米尔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托马斯·拉格在项目开工仪式上感慨地说:“这是集团在中国区发展至今第一个如此高效的项目审批结果。”

称赞源于内心。托马斯·拉格说,大东区各级领导干部协调市区15个职能部门,梳理形成《德科斯米尔项目审批服务清单》,亮出了大东区服务重大项目审批工作的“金字招牌”,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大东区的速度和温度,德国总部的管理层也对大东区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近年来,大东区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深化“万人进万企”工作,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不断彰显具有大东特色的“速度、精度、热度、温度”,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展“一联三帮”,服务企业效能不断提升。大东区“万人进万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组织28名区级领导和506名帮扶干部对接走访包括2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业企业在内的1108家帮扶企业,与企业建立常态化“一联三帮”对接关系,向企业送达“政策包”。

出台免费举措,企业发展得到保障。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十项免费”帮扶举措,企业可按照自身条件匹配运用,减轻企业负担。自服务举措推出以来,已收到289家企业有关法律、融资、创业筹划、招聘、推介宣传等多类咨询346件。

创新审批模式,工程建设审批更加便利。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全面梳理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关的各类事项,合理划分阶段,明确牵头部门,细分项目类型,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叫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大东品牌”,宝马项目“摘地即开工”服务模式和带方案出让“七日工作法”成为全市项目审批服务样板。

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企业更加精准。成立了“工程建设审批服务中心”,采取综合受理工作模式,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选派服务意识强的优秀业务骨干到窗口一线,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咨询、指导和协调等服务。

建立管理机制,审批服务更加精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大东区建立并完善了项目审批机制,努力做到审批全覆盖、管理无盲区,工作无纰漏,促进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大东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市场主体总数(存续状态)为75412个,是五年前的2.26倍。

“未来五年,我们全面深化‘一网通办’工作,持续推动‘一件事一次办’等举措落地生效,全力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水平;大力推行审批‘极简模式’,深化‘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和‘七日工作法’应用普及;加强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开展政府失信、办事难等专项整治,推行包容免罚清单,逐步引导市场建立内部自律监督机制。”大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区品质

在大东区各街道辖区内,印有“盛京啄木鸟”的红袖标特别亮眼,路长们穿梭在街头巷尾,巡查卫生死角、道路破损等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啄木鸟”志愿者随时向路长通报各类静态、动态问题。

年初以来,大东区认真学习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管理新理念,实现整洁、有序、安全、智慧的城市管理新思路和新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和水平,持续推进城区品质提升。

着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大东区将全区507条街路划分713个路段,按照“1+7+N”模式,配备一、二、三级路长共160人,配备环卫、执法、环保、交警、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路队成员252人,将129名智慧城管平台网格巡查员下沉到全区129个社区,协助路长巡查上报问题;为每名路长招募一名志愿者,随时上报静态问题、整改动态问题。针对城市管理顽瘴痼疾,组织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开展违章建筑、标志标牌、小招贴、背街小巷环境、共享单车等专项整治活动。

着力推进市、区城建计划项目实施。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品质提升三方面全面谋划城建计划项目。今年计划完成城建计划项目30项,具体任务106个,计划总投资56441万元,涉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绿化建设、补充环卫基础设施、市容环境整治等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口袋公园建设工程(一期),新建口袋公园98个,增设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地面铺装和绿化景观,提升城区绿化的功能性和人文性,让大东区更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

“十四五”期间,大东区将扎实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画像”,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应急等方面打造一批示范工程;一体推进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研究制定明晰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导则,继续加大环卫扫保设备投入,不断完善区、街、社区三级“路长制”运行体系;进行增绿、补绿、复绿,改造建设一批微景观、微绿地、口袋公园;以河湖岸边、商业街区、标志性建筑为重点,建设高品质亮化项目,点亮沈城东部夜空;实施万泉公园等重点城市功能节点改造提升工程,完善城市功能。

本组稿件由记者丁冬采写

热图推荐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50662 0577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