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些坚守的身影
首页 > 原创 > 聚焦 > 正文

致敬那些坚守的身影

来源:沈阳晚报 2021-09-22 11:16:58

编者按:中秋月圆夜,人亦盼团圆。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假期,有人欢乐出游、赏美景、享美食,也有人因工作需要不得不坚守在岗位上。他们中,有参与重点工程的施工人员,有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员,有保障交通出行的高铁员工,有守在防疫一线的志愿者,也有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的警察、医护人员、公交人等等。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确保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千家万户的阖家团圆。下面,就把镜头对准那些假期里依然忙碌的人们,倾听他们背后的平凡故事。

疫情常态化的当下,团圆显得尤为珍贵。9月19日,中秋节假期第一天,街头巷尾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然而,在这个阖家团聚的日子,张晓亮和他的同事只能与家人相隔千里诉相思。

地铁建设者 张晓亮

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

就是看五个月儿子的视频

他是甘肃小伙

两年前来沈参与地铁建设

他叫张晓亮,甘肃兰州人,来沈参与地铁二号线南延线建设,至今已两年整。谈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话题,他的笑中带着些无奈说:“我们这个职业,对过节早就没啥概念了,不是不想家,而是卸不下这份职责。”

2019年9月,张晓亮告别在合肥地铁工作的妻子来到沈阳,原因很简单,他的工作单位中铁十二局中标了沈阳地铁二号线南延线项目,那一年,作为二标段项目总工程师的他刚好30岁。来到沈阳的那一天,刚好是当年中秋节前一天。“2013年我大学毕业,工作前从未离开过家乡,工作后参与过高速铁路建设和徐州地铁的建设。干我们这一行,注定要‘浪迹天涯’。”刚从地铁工地出来准备吃午饭的张晓亮说,因为自己负责的省博物馆站到中央公园站区间已经洞通,所以每天都要下到施工现场查看进度,保证所有环节都能高质量完成。张晓亮说,地铁工程是百年工程,所有细节必须较真,不能差一丝一毫。

等儿子长大后

带他坐地铁二号线南延线

聊起沈阳,张晓亮直言,来之前一直对这里的印象是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大哥。这两年,他利用休息时间转了转棋盘山、大帅府、故宫等景点。“最大的感觉就是这座城市太大了。我很喜欢铁西区,在那里看街路名称就能感觉到浓浓的工业气息。我工作的地点在浑南区,在这里又会感受到沈阳时尚大气的一面。沈阳人豪爽乐观又积极,很会享受生活,这让我很羡慕。”两年时间过得很快,想想一年后自己将要结束工作离开沈阳,张晓亮的言语中流露出不舍:“虽然现在盼着家,但到时候我想我会舍不得离开。”

今年4月,张晓亮的儿子出生了,他给孩子起了“小胖墩儿”的小名。“我每年回家两三次,但自从儿子出生后,每次从家要回到工作岗位时真是舍不得,但这二号线南延线也像是自己的‘孩子’,想着能让沈阳市民早点儿坐上地铁,自己也就释然了。”除了工作,张晓亮的大部分时间就是捧着手机看儿子的视频。“我跟他视频,他看不看我无所谓,我能看到他就行,我会一直跟他说话,让他认得我的声音。”

对于家庭,张晓亮一直觉得很亏欠,儿子成长阶段的缺失让他难掩遗憾。“等儿子长大了,我一定会带他再来沈阳,从机场乘坐地铁二号线南延线。我会骄傲地告诉他:看,这是爸爸参与建设的!”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吕佳


快递员 李雷

十余年没有回家过中秋的他

这一天从早忙到晚送了三百余单

对于圆通速递白塔镇沈阳分公司快递员李雷来说,中秋节这一天与往常没什么不同:6时30分来到站点开始分拣工作,派送三百余单快件,近18时“收工”,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在他这是忙碌的工作日。李雷告诉记者,自从成为一名快递员,自己已经十余年没有回家过中秋节了。“既然从事这个行业就得干好,不能‘撂挑子’。晚上会给爸妈打个视频电话,也算是团圆了!”

“我们这个行业基本上全年无休,说不想家那是违心的,但工作性质不允许啊。”10时30分,李雷已经完成一百七十余单快递的派送工作,在装车间隙与记者简单聊了几句。李雷说,送快递是自己从事时间最长的一份工作。“我是朝阳人,今年35岁,干这一行已经十多年了。很多快递小哥和我一样,一年中几乎只有过年时休上三五天。”每天6时30分来到快递站分拣、扫描到站的快件,再对快件进行装袋、码车,整个流程下来,要忙活两个多小时,这些早已成了他的日常。

“每天我要派送四百多个件,从派送开始计算要忙活十多个小时,几乎没有歇脚的时间。”李雷笑着说,骑车送件的过程就相当于休息了。“毕竟送一个件赚一份钱,舍不得占用时间去休息。”让李雷感概的是,从业十余年的时间里,他见证了这个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开始寄件的人很少,派送的件也不多,2000年以后,快递量突然成倍增长。”十多年的时间里,李雷派件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变成了电动三轮车,需要依托其他物流运送快件的快递公司也拥有了自己的转运中心。

快递员工作辛苦,很多人中途放弃了,但李雷愣是坚持到现在。“虽然辛苦,但只要努力了就会赚到钱,这样的工作节奏我已经习惯、适应了。当把一件件快递送到客户手里,大家纷纷表达感谢的那一刻,我觉得这份工作也是有意义的,我会继续做下去。”很多快递员同样因为工作无法与家人团聚,于是哥几个约好下班后找一家饭店小聚,算是过个中秋节了。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方月宁 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


高铁列车长 林泽

目送乘客与家人团聚

他打心眼里跟着高兴

9月21日17时44分,沈阳北-大连G8060次列车准时发车,早已进入工作状态的列车长林泽开始为旅客摆放行李,核验车票……记者跟随在林泽的身后,闲暇时他会回答一些问题,聊聊家常。只言片语中,彰显着这位列车长的果敢与担当,“工作12年,我只在去年和家人在一起过了12年以来的第一个春节,所以中秋节在我这已经算不上节日了,能将乘客们安全送到目的地与家人团聚,我也会跟着高兴!”

林泽是丹东凤城人,从部队退役后进入沈阳客运段工作。今年7月20日,受河南省持续强降雨影响,成都东-沈阳北G1282次列车受阻。当列车经过城固北站时,林泽接到临时停靠佛坪站的通知。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有条不紊地安抚旅客情绪解释状况,并紧急准备了1100份餐食,解决了旅客的基本需求。林泽坦言,自己以前性子急,但随着工作的磨练,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与魄力在不断提升。

说起中秋节,林泽笑着告诉记者,“我也渴望到站的那一刻,我是一名旅客,有家人在站台迎接我,和家人一起共度佳节。”但工作就是使命,责任在肩,用自己的不团圆换来千千万万旅客的团圆,值得!“2010年,看着夜晚万家灯火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当时真想放弃算了,然后回老家。但缘分让我遇到了同在铁路工作的妻子,2012年算是我的幸运年。这一年,我考上了列车长,成功申请了单位的经济适用房,终于在沈阳有了自己的家。沈阳是一座颇具包容性的城市,沈阳客运段更是让我特别感动的单位。”

林泽坦言,工作12年,结婚8年,自己亏欠父母和妻子太多,早已习惯了聚少离多。“真希望春节还能接双方父母一起再过一次六个人的春节。”沈阳到成都是林泽经常走行的线路,但他本人却一次都没好好逛逛成都,吃上一顿地道的四川火锅。“基本是给旅客送到成都,目送他们去吃火锅。”

休息时间,林泽会骑上山地自行车穿梭在鸟岛、棋盘山,放着喜欢的音乐在大自然中放空自我。林泽和记者分享了他最享受的事情:到菜市场买菜。林泽不仅爱做菜,还是面食达人,饺子、包子、面条样样精通。“如果不当列车长,我相信自己会是个厨子。”爱工作爱生活的林泽,对未来也有着小小的期待,那就是希望早点有个小宝宝。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冬月 摄影记者 孙海


重点工程建设者 殷齐

不能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他与父母视频互道祝福

9月20日,中秋节前一天,沈阳迎来一场秋雨。6时,殷齐就和200多名工友们忙碌起来。“只要雨势不大,大家就会坚持施工。”他所参与的工程是沈阳市重点工程——胜利大街揽军路跨铁路转体桥工程。

殷齐的老家在黑龙江齐齐哈尔。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中铁九局工作,先后参与了京沈高铁辽宁朝阳段以及四平到齐齐哈尔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2018年5月,他加入胜利大街揽军路跨铁路转体桥工程。只有在冬天工程现场停工时,殷齐才会休假。

胜利大街揽军路跨铁路转体桥工程是胜利大街快速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沈阳胜利大街快速路与二环快速路的立体互通,能够将铁西、于洪方向的大部分车流通过胜利大街快速路导入浑南大道,有效缓解南二环路的交通压力。按照计划,转体桥将于10月完成转体施工,年底前有望通车。为了兼顾抢抓工期和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施工人员每天6时开工,一直忙到晚上。工程在10时以后还会封路施工,有时已近零时。

殷齐说,大家干劲儿十足,整个工程现场,若不受特殊天气的影响,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或许,唯有看着工程车穿梭往返,一个个工程节点如期完成,大家的心里才踏实。中秋节当天,殷齐利用休息时间和父母视频连线,虽然一家人不能围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但依然可以共赏明月,互道祝福。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宏伟

摄影记者 孙海


防疫志愿者 曾秋玲

每天面对繁杂高强度的工作

她和团队成员始终充满热忱

自8月27日成为新一轮沈阳市本级隔离酒店健晖君悦酒店工作组组长后,沈阳市妇女会馆副主任曾秋玲已经奋战了近一个月。9月21日9时,当记者联系上她时,电话另一边的声音中略带一丝疲惫。采集信息、登记入住、检测核酸、安抚情绪……曾秋玲告诉记者,前一晚妥善安顿好最近一班落地的乘客后,自己在休息室只眯了两个多小时,便再次带领团队回到岗位。“当组织找到我,问我‘可不可以到隔离酒店工作一段时间’时,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非常坚定。”

1968年出生的曾秋玲有着30年党龄,服从命令是她一贯的工作准则。带领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工作组及时掌握防疫政策,协调酒店、公安、卫健、市直机关党员志愿者等各方防疫队伍,分工协作,严格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协调疫情防控、完成数据报送、服务一波又一波从境外回沈的旅客……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想要落实好每一项并不容易。例如,在飞机落地后,隔离酒店开始接收海关推送的旅客信息,待客人乘坐大巴车抵达后,需要进行扫码入住登记、数据信息采集、消毒消杀、安顿好每一位隔离人员的起居。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后,往往经常是后半夜。

第二天一大早,曾秋玲又要带领团队为隔离人员测温、定期做核酸检测、收集乘客目的地及离沈信息,提前协调大巴、雷锋车队、社区专车等,保证铁桶式防控闭环管理的工作要求。为此,曾秋玲每天要一次又一次地拨打电话,解答乘客问题。“工作强度非常大。”令曾秋玲欣慰和感动的是,近一个月来,来自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不同部门的9名团队成员没有一个人退缩、抱怨,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中秋节假期,曾秋玲带领团队第一时间为隔离人员送去了酒店准备的月饼等传统美食。同时,在完成常规工作后,她提议酒店组织隔离人员参与线上猜谜、知识竞答等互动小游戏,消解大家的思乡之情。中秋节当天,和家人视频时,身在广州某医院、也曾参与抗疫的女儿,给妈妈发了一个大拇指表情,“女儿夸我,妈妈是好样的!加油!”曾秋玲说,她的中秋计划就是坚守岗位,完成各项任务,帮助大家尽快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关彤


责任编辑:陈楠

热图推荐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50662 0577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