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民政与公安联手帮特殊乞讨人员找到亲人 让他们踏上回家路
首页 > 原创 > 聚焦 > 正文

沈阳民政与公安联手帮特殊乞讨人员找到亲人 让他们踏上回家路

来源:沈阳晚报 2021-09-15 10:16:46

“女儿,我无时无刻不想你,真没想到我们母女还能相聚!”杨女士动情地说。9月14日,在沈阳市社会福利院小礼堂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救助人员寻亲见面会,沈阳民政和公安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公安大数据+人工问询+实地走访”的寻亲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帮助3名已落户安置、且无法说明自己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亲人,3人走失时间长达8-15年。

她和母亲发生口角后走失8年

这场寻亲见面会由沈阳市民政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救助管理站主办,来自铁岭开原的杨女士和丈夫彭先生终于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彭杨。刚见面的那一刻,一家人抱头痛哭,仿佛要用泪水道出8年间骨肉分离的心酸。杨女士说:“女儿,8年了,我无时无刻不想你,真没想到我们母女还能相聚!妈妈对不起你!”

彭杨,今年39岁,2013年因为和母亲发生口角从家里负气出走最终走失,流浪辗转来到沈阳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工作人员核实其身份信息并帮助她寻亲,因为她无法正常沟通交流且随身没有相关身份信息物品、标记等线索,救助站通过全国救助管理系统、新闻媒体等平台发布寻亲公告,始终没有结果。

刑侦技术帮铁岭来的她找到亲人

三个月后,彭杨由市救助站转入托养机构生活,工作人员为她取名“沈助福”。2020年10月,她和其他救助托养人员共192人一起被安置落户到沈阳市社会福利院生活。其间,也曾借助公安DNA对比、“人脸识别”技术甄别她的身份,但都没有成功。

本着“以人为本、让爱团聚”的宗旨,救助站工作人员定期到市社会福利院为安置落户人员查找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民政部门终于借助市公安局刑侦技术查清她的基本信息,6月8日,救助站到开原市走访,根据她父母所述,彭杨从小患有智力残疾,已经走失8年,家属十分焦急,多次寻找无果。民政人员拿出彭杨现在的多张照片,经辨认,确认是他们走失多年的女儿彭杨。工作人员又走访当地的城南社区,社区干部认定彭杨为该辖区居民。民政人员走访户籍地派出所开原市铁西派出所,调取彭杨户籍信息,进一步确认此人是当地居民。

河北来沈的她和丈夫分别了15年

除了彭杨,寻亲见面会现场还有来自河北遵化市的安丽军也找到了阔别已久的亲人。从未走出过县城的安丽军丈夫果先生在朋友的陪同下,乘坐十多个小时的列车来到沈阳。

安丽军现名南立君,女,48岁,智力上有障碍,原户籍所在地河北省遵化市汤泉乡袁果庄村。经核实安丽军家中有丈夫和儿子,父母已故。果先生通过救助人员提供的照片及影像资料确认该人为走失15年的妻子安丽军。

在见面会现场,与安丽军离别15年的丈夫紧紧抱住了她,主持人问她认不认识面前的人,她说“认识”,15年来丈夫一直在等她回家。

聋哑人和弟弟走散失踪8年

内蒙古兴安盟的聋哑人于海泉也找到了久别的家人。于海泉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一家人从内蒙古赶往沈阳,只为与他相聚。

于海泉现名沈助党,男,62岁,聋哑人,原户籍所在地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根基沟村。他未婚无子女,父母已故,有弟弟妹妹,与弟弟同一户籍。

沈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走访了解到,8年前,于海泉与弟弟在沈阳生活时走失,一直与家人失去联系,他的弟弟多年来一直十分内疚。

后来经于海泉的侄子辨认救助人员出具的照片,确认该人为于海泉,村委会和派出所均证明了他的身份。由于不会哑语也不会写字,于海泉无法表达自己任何信息,因此与亲人分别8年之久。在现场,于海泉见到亲人一直不停流泪,弟弟妹妹紧紧抱着哥哥也泣不成声,心中多年的痛楚终于平复了。于海泉还不忘与救助人员握手表示感谢。

用爱心和恒心为流浪者搭建归家路

据了解,为帮助更多的受助人员重新回归家庭,市救助管理站在完成规定的寻亲模式基础上,创新了“互联网+公安大数据”新思路,线上、线下齐发力,用爱心和恒心为流浪乞讨人员搭建起回家的桥梁,让每一位救助人员都能感受到沈阳民政的温暖。

沈阳市民政局副局长马丽梅说:“开展以‘携手相助、让爱团聚’为主题的落户安置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工作,是大爱无疆、仁心为怀的善举,是顺应百姓期盼的民心工程。沈阳民政部门要通过这项工作帮助更多人员找到回家的路。”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微微 文并摄


责任编辑:陈楠

热图推荐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50662 0577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