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催热百姓网上看病 就诊人数比平时翻三五倍
首页 > 原创 > 编读往来 > 正文

疫情防控催热百姓网上看病 就诊人数比平时翻三五倍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21-09-09 17:12:12

“医生好!我妈胸椎骨折有一段时间了,疫情期间也没能到医院及时复查。现在她按照医嘱天天躺在床上,前阵子感觉腿麻……”“老年人不应长时间卧床,否则会造成骨质疏松,除了睡觉外,让她尽量下床活动……”

网络一头在线问诊的是南京的王女士,另一头回答她的则是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专家王银河。像这样的场景,在南京鼓楼医院的互联网诊室并不少见。

网上就诊人数比平时翻三五倍

自7月中旬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以来,南京鼓楼医院平均每天网上接诊1000人次左右,网上咨询约有2000人次左右。“疫情期间,医院有30多个科室开通在线医疗,网上接诊数量是平时的3-5倍,接诊的患者多数是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老年慢性病群体,约60%左右是外地复诊的慢性病人,主要咨询、调整用药等情况。”鼓楼医院互联网医院副院长孔炜伟介绍。

据了解,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南京中大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都加大了网上在线开诊的力度。据江苏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负责人常诚介绍,疫情期间该院互联网医院日门诊量为平日的两三倍,达1.6万人次。

互联网医院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由一开始的提供网上挂号服务,延展为“问诊、复诊、医保支付、送药到家”等诸多环节。不少互联网医院支持图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医生可线上看CT片子、开具电子处方等。有的医院还开通手机网上就诊功能,患者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入院信息补录、住院代缴、住院预缴、预缴清单、每日账单、账单查询、出院结算等服务。

网上就诊快捷、方便,不受时空限制,降低交叉感染机会,疫情更是“催热”了这一需求。2019年,江苏只有7家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医院,去年疫情期间江苏批准了近80家网上医院,大大缓解了医院线下疫情防控的压力。据悉,目前全省互联网医院总数达到109家,还有更多的医院正在筹建互联网医院。截至8月31日,全省线上诊疗总量为655047人次,开具处方512364张。

只能复诊开药,线上响应速度不快

但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医院总体还在起步阶段,距离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理想状态,还有一些“坎”要过。

“我婆婆有支气管炎的老毛病,疫情期间她来南京帮我带小孩,老毛病发作,想在网上开个药,但互联网医院对首诊只能问询,无法开药。”在南京工作的小王想请互联网医院为婆婆开处方药,谁知各大医院只接诊复诊患者,小王的婆婆最后只好去了线下医院。

记者在省级互联网医院平台——江苏健康通APP上查询多家互联网医院发现,目前互联网医院确实主要提供复诊续方、复诊开药和在线问诊三大类服务,在上传病情图片处均明显标注“请上传复诊病种最近一次就诊病例照片”。

常诚告诉记者,不开展首诊服务也是出于安全诊疗的考量。“网上远程诊疗毕竟只是辅助工具,不能代替线下诊疗,首诊使用互联网诊疗,医生对病情了解不直观,可能出现误诊漏诊。”

除了无法首诊外,一些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也并未有效运营。点开医院平台,经常会遇到“网页无响应”“没有出诊排班计划”的情况。

“现有的技术还存在接通效率的问题。”常诚坦率地说,尽管医院用开通虚拟电话、增设后台服务人员等方式努力改善,但接通效率还是不高。有时候还会出现信号不好,或者挂号后患者不能及时接通电话等问题,让本来线下看诊5分钟能沟通清楚的事情被反复延长。

运营成本过高,投入产出不平衡

“当时不想出门,就选择‘好大夫在线’APP问诊,图文问诊费100元,只能发两条信息。回复还特别慢,48小时也没回复我几个问题。”南京网友小雨忍不住数落互联网医院的“槽点”。

记者查询多个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发现,看诊费标准不一。如果不指定医生选择“快速问诊”,价格在10-20元左右;自己选择医生,收费则从几十元到五六百元不等,如果选择视频问诊这一费用会更高。

而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在定价和诊疗流程上都有严格的监管和规定。早在2018年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就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价格公示制度,在显著位置公示服务项目、项目内涵、价格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立医院医生说,对医院来说现阶段建设互联网医院的投入产出比并不平衡。前期需要投入资金来购买设备,开发信息系统。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也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这些高昂的费用,成为远程医疗项目开展不畅的主要障碍。“后台的保障人员、技术人员很多,但前期核定价格的时候没考虑进来。”互联网医院挂号费偏低,甚至有时候低于名医线下的挂号费,一位门诊医生线下半天能接诊五六十位病人,而线上最多只能接诊二三十人,耗时又耗力,导致医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数据孤岛,互联互通问题亟待解决

现实中,各个互联网医院基本上“各自为政”,数据不能共享、资源不能共用。一家互联网医院就是一个信息孤岛,患者要找多个医院的专家,就需要下载多个APP。

“我就是想买个药膏,医院排队人太多了,本来想试试互联网医院,下载注册忙了一通后就失去了耐心。”26岁的小谢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尚且觉得下载注册很麻烦,更不要说一些老年病人。记者在南京几家医院的药房门口随机询问患者是否了解互联网医院时,患者们连连摆手,年纪大的阿姨更是一脸懵。

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说,各家医院也在互联互通上做过尝试,统一接入省级平台。但遇到支付问题、快递问题,自家医院能及时召集技术人员解决。如果是规模较大的平台,则要经过问题汇总、上报等诸多流程才能解决问题,无法根据各医院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

长期从事互联网医院研究的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专家组咨询顾问钱子来说,在实际操作中,市与市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甚至是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数据互通都显得不太容易。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统一的保护隐私信息的法律法规,同时对于侵犯隐私的惩罚机制没有具体规定。在此情况下,电子化的健康医疗数据安全面临重大挑战,数据的流动也变得更加谨慎。此外,线上就诊毕竟不同于面对面问诊,病人的精神状态、皮肤变化、口腔异味等不能觉察,一旦误诊导致的医疗纠纷如何化解,目前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

热图推荐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50662 0577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