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三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示河南省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成果,由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主办的“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1月1日在郑州博物馆开展。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经线路最长、涉及面积最大的省份,为保证工程进度,河南省组织人力物力在工程沿线369处文物点进行了为期10年的文物考古发掘,抢救保护了10万余件珍贵文物,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多项发现填补了历史空白。此次展览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南而北的流向,对库区及干渠沿线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个地市的出土文物进行集中展出,展出文物近万件,带领观众探寻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文物王国”。
此次展出的文物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明清,序列完整。值得一提的是,展出文物很多来自“明星遗址”,如新郑唐户史前聚落、荥阳关帝庙商代遗址、荥阳娘娘寨西周古城、新郑胡庄韩国王陵、鹤壁刘庄先商墓地、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这些考古发掘均曾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此外,展出文物不仅量大,而且很“新鲜”。“一般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文物,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发掘的,1990年以后的很难看到。而这次展览展出的文物,全都是最近10年的新发现。”郑州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汪培梓说,文物的清理、修复和整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批文物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呈现在公众面前,特别不容易。
据悉,该展览将作为郑州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
热图推荐
北京发现野生兰花新种 刷新世界“无喙兰属”记录
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一鼓作气”
国家旅游局:端午假日前两天出游人次高达6630万
6月新规:贩卖个人信息入罪 新媒体纳入互联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