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大力调节农业结构 夯实农业基础
首页 > 原创 > 曝光度 > 正文

开封市大力调节农业结构 夯实农业基础

来源:新选择网 2017-10-19 11:31:19

是种子,就会撒落苍茫的土地;是绿叶,就会歌唱血脉的土地;是阳光,就会热恋深情的土地。 深秋的古城大地没有萧瑟的气息,反而涌动着生机勃勃的韵律,一如诗人笔下流淌的激情,为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插上腾飞的羽翼。

开封市农林局局长曹晓伟说,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夯实农业基础,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快现代农业进程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力量,补短板、促融合、发力创新,把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建粮田 强科技 调结构 夯实农业基础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质量自然直接关乎粮食的质量安全。长期的科学研究表明,优质耕地土壤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60%~70%。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基在保护好耕地,根本在确保产能。五年来,我市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标准,积极有效整合涉农项目,配套田间水网电网、农业气象自动化监测、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等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合力推进,按期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183万亩。按照规划,我市每年谋划投资4.5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35万亩左右,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标准粮田302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50万亩。今年以来,我市已完成投资16744万元,建设高标准粮田12.64万亩。“通过高标准粮田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我市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耕地抗灾减灾能力,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市农林局种植业科科长娄威说。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56亿斤以上。

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部门重点围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以开封市特色农作物技术服务为主,推荐粮食新品种选育、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领域参加评审开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辐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召开现场观摩和测产验收会,创建小麦示范基地等。引导禾丰、天丰、茂盛机械、瑞创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优先发展精准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相继开展了星创天地培育和备案工作以及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认定工作,今年共受理市级星创天地4家,推荐省级星创天地3家,受理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认定4家。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组织并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市、县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活动,拓展共建领域,扩大共建规模。开展科技服务,组成大量农技服务小分队,分片包乡,深入田间,以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因地制宜,对玉米、花生、棉花、果树、蔬菜大棚等进行分类指导。五年来,共1万余人次农技人员参加该活动。此外,我市还通过举办电视讲座、现场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田间巡回指导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解决农业供给问题,持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的持续转换,为农业农村也为全局发展的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新任务、新要求,及时调整思路,明确主攻方向,迅速展开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我市认真落实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大蒜、优质草畜、优质果蔬,着力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保”口粮安全、“减”玉米面积、“优”质发展农产品,“促”进品种、品质、品相大提升,“促”进种植业经济效益大提升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目标。去年播种的32万亩优质小麦实现订单全覆盖,为专收、专运、专储、专用打下良好基础。我市今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60万亩以上,其中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在祥符区南部、尉氏县西部、通许县北部等沙区逐步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红薯、马铃薯等耐旱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种粮效益。今年是我市大蒜丰收的一年,全市大蒜种植面积增加到103万亩,大蒜总产突破170万吨。随着蒜价回升,大蒜对我市农民收入的贡献将更加显著。“以前这地里都是种玉米,现在我们响应市里号召,开始种植大蒜、花生等经济作物,收成不错,收入也有所提高。”10月11日,祥符区陈留镇韩岗村村民韩得山说。

扶龙头 扩集群 强品牌      加快产业化升级

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市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来抓,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鼓励引导中小微企业做大规模,对符合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的企业,做到尽可能纳入市级龙头企业管理。目前,市级龙头企业有望突破140家,预计资产总额达244亿元、销售收入227亿元、利润17.6亿元、上缴税金4.3亿元,企业职工3.1万人。粮油储存加工是我市优势产业,我市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产业,现有各类粮油企业121家,其中粮食收储企业89家、粮油加工企业32家,粮油加工转化率81.4%,主食产业化率34.7%,粮食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链条有效延伸。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紧紧围绕粮食、油料、棉花、木业、畜禽、大蒜、花卉、蔬菜、淡水养殖等优质农产品,加快打通9条农产品全产业链,扶持核心企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目前,我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8家。这8家省级集群去年销售总收入127亿元,带动农户46.2万户。全市培育集群19个,销售总收入316亿元,拥有种植基地14万亩。天丰、家家福、天源等面粉加工产业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积极开发面制营养、速冻等高端食品,做放心食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天丰面粉的双鱼商标获评全国驰名商标。龙大油脂年加工能力可达26万吨,是我省最大的花生油加工企业,2016年企业收入突破6.8亿元,税收突破500万元。五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集群核心企业整体发展平稳,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我市农业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天丰面粉和龙大油脂正在开展上市准备工作。

着力加强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全市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9.3%、99.3%、100%,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7个、面积9.3万亩,无公害基地181 个、面积108.8万亩,无公害基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 %;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96个、无公害水产品13个、绿色食品20 个;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认定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 个、面积16290亩,占全市总水产面积的19%。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期间,开封菊花、杞县大蒜、“金杞”面粉、“杜良”大米、尉氏“双圆”咸鸭蛋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得到展示,反响热烈。

“互联网+”“文化+ ”      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现在种地买农资,不用自己跑商场了,在手机上下个订单,化肥就被送到地头。利用大数据,俺还可以确定自己的种植品种和数量。”10月12日,祥符区范庄乡农民朱启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往被普遍认为“距离高科技最遥远”的农民,也逐渐变身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尝鲜者”。

“互联网+”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有效补充,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搭建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成为一种趋势。我市各县区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改造升级传统农业。杞县开通了中国杞县大蒜网、全球大蒜网等政府官方网站,扩大大蒜领域信息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尉氏县新农村联合社开设了本县首个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雏鹰农牧、三峰饮料两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兆丰园、蜂友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了网络直营店;该县咸鸭蛋、麻辣花生、洧川豆腐、蜂蜜、黑猪肉等10余种农副产品、100余个条目,在淘宝、京东、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实现了网络直营。祥符区注重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花生、红薯、汴梁西瓜、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民销售问题。

此外,我市还通过“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对农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不断提升农业产品、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创意规划水平,开发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乡村,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改革 创新搞活农业经营机制

在杞县圉镇镇民赵村,45岁的种粮大户赵新军租种的100亩耕地全部是村民自愿转包,村民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家里无人种地、有的不会种地,村委会通过与村民协商调整,解决了赵新军的租种地不连片的难题。100亩耕地在赵新军的侍弄下,产量比过去高、质量比过去好,整体收益明显提升。“我们的做法就是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该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实践中,我市从人多地少、小规模经营的现实条件出发,积极探索把家庭分散经营的优势与统一经营和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促进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与手段。新的农业经营机制的基础是土地确权,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推进,为进一步创新搞活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造了条件。自2016年被确定为整体推进市以来,我市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展开、加速推进,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全市完善合同户数73.2万户,占应确权农户数的98%;已发放证书71.7万本,发证率96%。

随着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大批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始集体亮相。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组织规模不断壮大。全市(不含兰考)农业产业化组织(包含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等)7562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含在外省市建立的基地)种植面积发展到621万亩,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374万户。截至目前,全市家庭承包经营流转土地总面积161.9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9.7%。“在新的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下,新型职业农民将有效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曹晓伟说。

农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

在全省夏秋两季秸秆禁烧期间多地出现火点的情况下,我市已连续两年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目标。“这是各县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强化政策激励,突出机械化还田、收贮体系建设,注重‘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实施多层次、立体式监控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打赢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了农林人应有的贡献。”市农林局副调研员王家山说。

这也是我市全面推进农业生态建设的具体体现。五年来,我市重点抓好农田生态、林业生态、湿地生态、水产生态四大生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等节约型技术,加大秋季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力度,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农田生态坚持源头控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出台了《开封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3200万亩次,施用配方肥面积1930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化统防统治和新型高效低毒农药的推广使用,有效从源头上防控污染物产生量。秸秆禁烧连续两年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森林生态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市建设工程,年年完成省下达的造林任务,高标准完成了连霍、大广、日南、郑民、机西、商登高速公路绿化任务,积极争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高生态湿地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祥符区、龙亭区启动湿地公园建设。组织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推广无公害、绿色、生态养殖,最大限度减少水产养殖污染。

热图推荐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50662 0577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豫ICP备17010346号-1